諾華中國:作為“生存許可”的社會責任
諾華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有一個嚴肅的原創理解:“這是我們的生存許可?!?/blockquote>2011年2月12日,美國著名財經雜志《Barron’s》周刊(巴倫周刊)在線公布了“2011年度世界最受尊重企業”的評選結果,諾華公司成為制藥或生物技術類別排名最高的公司。在此之前,諾華已經是中國民政部、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多個部門和組織頒發的慈善和公益獎項得主。2006年,諾華以黑馬姿態出現在《南方周末》企業社會責任年度調研“世界500強企業在華貢獻榜”榜首,此后歷年穩居該榜專項子榜——慈善公益榜的顯著位置。
在今天的商業世界,幾張時髦的慈善標簽、“一捐了之”的幾筆善款,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企業責任的高漲要求。如果沒有獨到的理解,沒有建立在自身行業特性、戰略方向上的系統思維,社會責任不可能成為企業良性發展的雙翅。
諾華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有一個嚴肅的原創理解:“這是我們的生存許可。”也許目前企業社會責任還是容易被視為錦上添花的努力,“生存許可”的表述顯得有些緊張過度。但專業研究者們已經在反復地強調社區關系、供應鏈管理、雇員滿意度、人本關懷在企業發展中所占據的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責任實踐對責任主體本身的意義開始變得重要,這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將其渾然一體地融入戰略計劃與發展路徑,才是謀求長遠競爭力和未來生命力所應該具有的姿態。
炒菜理論與產品的生命周期
對于追求企業利潤和履行公益責任的關系,諾華中國區總裁易珉有一個通俗而簡潔的描述:兩者的關系就像炒菜——菜固然重要,但作料同樣不可缺少。“只有西紅柿和雞蛋,不放鹽,當然可以做出西紅柿炒雞蛋,但肯定不好吃。”他說,“當然,只有鹽也一樣做不成西紅柿炒雞蛋。”他認為做企業就像是一個化學反應器,當A加B反應時,就會產生企業目標,而公益就是促使它們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目標的催化劑。
維護健康,是醫藥行業天然承擔的莊嚴責任,自然是醫藥企業的責任之本。
幾乎可以說,這是一個“事關生死”的專業領域。自然,患者是諾華社會責任關注的首要重點。這家醫藥公司將其責任理想提升至“尋找人類健康的解決方案”,還在新加坡特設研究中心專門研發“適合低收入人群的藥”。信息技術和社會化網絡正使醫療行業逐步褪去令人望而生畏的距離感,新技術讓高度壟斷的醫療資源和信息有可能與患者實現更加精準的匹配和對接。醫藥企業需要隨時適應這些變化,刷新和提升對患者的服務。
GIPAP項目是諾華公司第一個患者援助計劃,主要針對白血病和胃腸道間質瘤治療具有突破性效果的藥物——格列衛而開展。這種集合高科技含量與高研發投入的藥品,,在其問世之初便集合了基于責任的考慮——在日內瓦新藥上市的同一天,諾華宣布了全球受助計劃,其內涵是自產品生命周期的起點,就充分考量其可獲取性——對于貧弱患者,一枚有效的藥品,能給予這個家庭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自2002年初實施以來,GIPAP項目已經向37000多名無法獲得格列衛的患者提供了藥物,他們分布在全球80多個國家。2003年9月15日,這一援助項目在中國正式開始運行,截止2010年12月底,該項目在中國設有307家注冊醫療中心、508位注冊醫生,覆蓋全國31個省的患者。格列衛是需要持續使用的藥品,因此成功挽回生命的成果是一份不斷累積擴大的贈藥名單。該項目已向中國患者累積捐助價值超過74億人民幣的格列衛藥品,是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最為慷慨和廣泛的患者援助項目之一。
醫患關系中的信息不對稱也是諾華為患者考慮的重點,結合本地居民的健康狀況與專業擅長的方向,針對重點疾病防控和治療信息普及的公眾教育是各類患者項目的必備板塊。在中國,諾華啟動助力新疆地區醫療衛生發展的“健康快車”項目、慢性乙肝患者的教育公益項目“希望家園”、移植受者康復指導規范化管理項目“幸福驛站”以及面向高血壓人群的“健降工程”等項目中,都含有廣泛而細致的信息分享內容。
為了在全球消滅瘧疾,諾華公司以低于成本價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復方蒿甲醚,并且每年接受獨立審計公司的價格∕成本審計。到目前為止,諾華已經為瘧疾疫區發展中國家的公共部門,提供了近1億人份的復方蒿甲醚。
企業的責任行為實現很難只是一種獨善其身的修為,不僅需要良心、還需要有效的決斷能力和局勢把控。而在產品的研發、臨床試驗、營銷、交易、安全監管等環節恪守商業道德,作為企業公民向所在國家和地區負責,就更需要嚴密的制度和規整的執行來保證,全面體現一個商業組織的競爭力,絕非高喊幾句華麗的口號所能替代。諾華在全球設立了一個專人接聽的24小時熱線電話,如果有人匿名舉報任何違反職業道德的情況,公司會在48小時之內予以回復,并安排專人調查,對于情況屬實的將嚴肅處理,情況不屬實的也不會追究投訴者。
2010年,諾華全球幫助了近8550萬名患者,投入價值15億美元的項目與研究,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仍然貢獻出3%的凈銷售額,公益投入得數額之巨,引人注目。將企業社會責任列入公司全球十大戰略,是制度層面的投入保證和行動依據。
志愿者行動日,與員工的成長周期
更加堅持自我、重視趣味、注重自我表達的90后,和出生于新世紀的員工們,是所有企業必將面對的核心利益相關方。
在人力架構層面,諾華中國總部設置專門團隊,管理企業社會責任事務,并且建立了與其下各個業務部門、分公司良好的雙向溝通機制,員工得以全面參與責任實踐。從職業規范培訓到公益實踐支持,個人志愿行為與組織系統項目同步實現,使得員工的成長周期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建設過程緊密相連。
在諾華,,對員工尤其是新員工的培訓,是公司文化建設的重要渠道。不管是企業社會責任和意識,還是商業行為規范的習得,都需要通過培訓讓新員工們感知。細致謹慎的培訓內容中,包括公司內部行為規制,比如什么是職場歧視、如何面對和處理性騷擾等;也包括對外交流和工作溝通中的禁忌,比如不可以夸大藥品的作用,除非有數據支持,介紹中不能出現“第一”、“唯一”、“最好”、“比別人好”等等詞匯。詳細到如此程度的規定,使培訓過程成為保證規定執行效力的第一步。
在信息充分告知的基礎上,諾華注重以加強員工互動來促進組織行為與個人行為的同步。汶川地震后第三天,諾華公司做出決定向四川災區捐贈價值1500萬元人民幣現金和藥品。截至2008年5月底,諾華員工對于災區的個人捐款總計達到100萬元,經過員工志愿者的實地探訪和與專業組織的咨詢反饋,將公司及員工的所有現金捐贈匯總,用于援建諾華雙墻博愛小學,諾華博愛衛生所及蒙頂山初級中學實驗樓。員工全程參與捐助決策以及獨立項目的執行,好事做得有始有終,以個體主動性的釋放強化了責任共同體的存在感。
在北京順義區“太陽村”,有一批因父母服刑而無法得到妥善照顧的服刑人員子女。自1999年以來,諾華一直持續關注和援助這批特殊兒童,截至目前,向“太陽村”捐款累計達105萬元人民幣,用于孩子們的衛生防疫、醫療保險、購藥診治等項支援。同時,公司領導和員工一直堅持定期看望這些特殊孩子。公司長期堅持的責任項目,擴大了員工志愿服務的空間,也激發了個體的創造力。
太陽村兒童伏案制作新年賀卡
向太陽村兒童普及防災避災常識
啟動于2007年的諾華中國員工志愿者項目,每年為每位員工提供一天帶薪日,支持員工參與志愿者活動。同時,與知名非政府組織合作,精心挑選一系列公益項目、設立諾華中國志愿者服務數據庫,推薦給有興趣的同事并鼓勵大家在內部網絡專區分享志愿者故事。一年一度的諾華公益日更是公司全體動員的創意行動高潮。
諾華旨在以社區參與實踐責任支援的公益日活動,2011年已經進行到第15個年頭。本屆公益日活動于5月中旬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分別舉行,在“將愛傳播四面八方”的主題下,以“TradeFair(自由交易集市)”的形式,將員工捐出的物品拍賣并將善款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的“春蕾計劃”,用于解決貧困地區的女童及留守兒童就學、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幫助她們重返校園。400多位中國員工參與其中,籌集款項用于支持40名女童在小學四至六年級的生活和學習。具體而微的力量,因為有組織的運作,集合成有形的成果,匯聚成長效激勵的鼓舞機制。
挨個山頭去種樹,與社區的發展周期
在最近的4年間,諾華將以實際行動,參與保護大熊貓遷徙的來回走廊。具體的構想不止于此。
諾華以獨立個體的身份,主動承諾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水平,并為此啟動了“外部碳減量”項目。繼阿根廷、馬里之后,諾華于2010年12月16日在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正式啟動了利用森林碳匯抵消碳足跡的新項目。諾華與四川省林業廳、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及當地相關部門合作,將在2011至2014年4年間完成1000多萬株樹木的種植,覆蓋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約4328公頃山區土地,這些土地上的植被已經遭到破壞。諾華計劃中的造林面積,將相當于6000多個標準足球場大小,預期將在未來30年內吸收大氣中12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4萬輛每天行駛50公里的小汽車一年排放的CO2),并有望申請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協議”下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該項目同時還將增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幫助恢復多種動植物的棲息地,保護土壤不受侵蝕、預防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作為大熊貓遷徙的來回廊道,這一地區的植被恢復和保護,對保護世界珍寶大熊貓,有著重要意義。
對長遠利益有著周到考慮的企業,絕不會忽視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高標準堅持。
選擇挨個山頭去種樹,而且還要在項目地塊所包括的高寒地區種生長期極長的高價樹種,是諾華責任項目堅持從需求出發原則的體現——不為好看、只為真實有益。林業碳匯專家建議:冷杉是最適合當3000米以上生態需要的植物。不管樹苗有多貴,生長期有多長,對諾華來說,理由已足夠。具體執行時,如何去說服真正與這片土地朝夕相處的原著民參與森林養護?雖然是從環境目的出發,對人的教育和組織卻是項目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諾華不僅致力于當地彝族居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還指導他們通過管理森林實現生活改善,增加收入,保護居民參與項目的積極性、改變生態觀念,幫助該地區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諾華造林啟動儀式
諾華項目地之一:美姑縣被砍毀的原始森林
諾華員工自發組織的環?;顒又?,也體現著因地制宜的公益創意,例如諾華在北京的事業部在社區公園開展的“我低碳,我承諾”系列活動。還有諾華(中國)生物醫學研究有限公司邀請兩組學生對研發大樓和軟件園辦公室進行的“生態審計”活動,以及志愿為中小學生提供環境知識指導等等。
在商業的環境中,單純倚靠道德維系的責任被認為風險過高、不可持續。在企業社會責任的故事里,人們最初只是希望企業表現出善意與愛心;而后發現以利益相關方的博弈固化責任的履行,遠遠比指望商業組織“慈悲為懷”更有意義。
在日益復雜的外界變化讓人應接不暇時,將企業社會責任放在“生存許可”的高度來奉行的諾華式執著,也許終將被證明并非杞人之憂,而是歷久彌新的先見之明、質樸有效的應變之道。
諾華公益日--上海
諾華公益日--北京
諾華公益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