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只信丑聞是不容漠視的社會病態
達芬奇事件中公眾的情緒反應,其實并非孤例。當下,幾乎所有的負面事件,不管最后證明是確有其事,還是純屬無中生有,寧愿憑直覺給出負面評價的,總是不在少數。這是一種典型的社會“低信任度”,值得特別反思。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2011年7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播出“達芬奇‘密碼’”。該節目揭露達芬奇經銷的相當數量的高檔“意大利原產”家具,實為在廣東東莞貼牌加工生產,從深圳口岸出海,到意大利轉一圈,再從上海登陸,有了全套的進口手續,搖身一變就成了“100%意大利原裝”、“國際超級品牌”。
節目播出之后引發廣泛議論。接下來的幾個月,達芬奇的名聲和以往被揭露的各種假冒偽劣品牌一樣,“臭了街”:微博里到處是惡搞達芬奇總經理潘莊秀華淚灑新聞發布會的照片和視頻。在公眾一片痛罵聲中,似乎又一個“假洋鬼子”即將倒掉。
但這一切,在2012年到來之際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