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袁隆平——角力水稻畝產世界記錄

在過去的4個月里,云南省的李開斌聲名鵲起。因為單從數字上看,他選育的水稻品種在畝產量上超過了袁隆平。對公眾來說,袁隆平是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個符號,而對于有夢想的科學家來說,袁隆平則是一個不可逾越,卻又總想試圖超越的標桿。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實習生 張馨苑 趙振江

對公眾來說,袁隆平是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個符號,而對于有夢想的科學家來說,袁隆平則是一個不可逾越,卻又總想試圖超越的標桿。

云南出了個“袁隆平”

在離2012年還有5天的時候,此前默默無聞的李開斌榮獲了“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稱號。

這一天,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他不僅得到了國務院的表彰,還跟溫家寶總理握了手。遺憾的是,他沒能見到同樣入選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這一天是2011年12月26日。

在過去的4個月里,李開斌,這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農科所水稻站站長聲名鵲起。因為單從數字上看,他選育的水稻品種在畝產量上超過了袁隆平。

袁隆平提出了超級稻的構想和實現路徑,但最終還要靠這些“挑戰者”去因地制宜實現夢想。 (東方IC/圖)

2011年9月18日,經農業部驗收組認定,袁隆平指導的“Y兩優2號”超級雜交稻百畝平均畝產926.6公斤。新華社稱這是袁隆平團隊耗時7年首次突破900公斤大關,《湖南日報》則稱其打破了水稻大面積畝產的世界紀錄。

然而,僅4天后,《云南日報》頭版援引云南省農業廳的消息稱,由李開斌育成的“楚粳28號”2011年百畝片平均畝產達977.07公斤,且該品種百畝平均畝產已連續3年突破950公斤。

在這個當口傳來的消息似乎有些“挑戰”權威的意味。云南當地媒體很快把李開斌奉為“云南袁隆平”,一則報道的副標題稱其產量“成功趕超袁隆平”。

“畝產數字是真實的,但兩個數字不能簡單對比。”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李開斌謹慎地選擇措辭,“袁隆平先生是雜交稻創始人,就解決整個國家乃至全世界人民溫飽問題來說,他的貢獻之大有目共睹。”

袁隆平就是這樣一把尺子。對公眾來說,袁隆平是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個符號,而對于有夢想的科學家來說,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