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鏡(二)】透明合法的“腐敗”:體制自我更新的教訓
國家腐敗的一大特征是“金錢收買政治”。以往大家熟悉的金錢收買政治的腐敗形式多數是“貪污”“受賄”,那都是不透明的交易、非法的行為。如果金錢收買政治的形式是透明的、合法的,這些行為還算不算“腐敗”?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魏晨捷
國家腐敗的一大特征是“金錢收買政治”。以往大家熟悉的金錢收買政治的腐敗形式多數是“貪污”“受賄”,那都是不透明的交易、非法的行為。如果金錢收買政治的形式是透明的、合法的,這些行為還算不算“腐敗”?
投資政治的高回報
最近美國民間爆發出了很強的聲音,矛頭針對這些透明的、合法的金錢收買政治的現象,一些著名的美國學者,也給這些行為冠上了“腐敗”的正名。目前成為眾矢之的的透明合法腐敗,主要是指大公司花費巨額金錢,利用游說制度左右立法,利用政治獻金制度左右競選。譬如,金融業巨頭成功游說國會,得到了一系列的“去管制”法案,使華爾街的金融公司能夠不受監管地冒險投資,而闖禍失敗后又再次左右政府,合法透明地拿到政府慷慨提供的救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