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嘣嘣嘣”,買路錢還要收多久?
2011年中國公路收費站的總數目18900個,過去若干年內,或地區級、或全國性治理公路亂收費的行為從未終止。對于還貸公路搖身變成收費公路,一收三十年,一路九十億的批評,在兩會期間也此起彼伏。但結局似乎總是你有來言、我無去語。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打鼓就要錢,嘣嘣嘣。”
“這兒賞一毛,這兒賞五分,掏錢吧您吶老太太。”
“呦,要錢的追家來了。”
但凡年歲稍長,抑或傳統相聲的愛好者,想必都記得上述經典捧哏。這段創作于1956年由候寶林郭啟儒首演的作品,名喚《三棒鼓》。至今,人們還會對老北平戲園老板見縫插針、化整為零的收費手段印象深刻。而那位自嘲“就當過生日了”的老太太更叫人忍俊不禁。
55年彈指間,戲園子沒了,但“嘣嘣”聲卻從未遠離,不在園子里,而在馬路上。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有兩個數字挑動著大家的神經:59.27%(中國滬深19家高速路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和70%(全球14萬公里收費公路中中國的占比)。其實,不妨再記住另一個數字:18900——中國公路收費站的總數目。這其中,廣東第一,2030個;青海最少,99個。中國省份中唯一一個未染指者是西藏。
一邊是僅北京小汽車擁有量就突破500萬輛,上海一塊車牌最新中標均價漲至53195元,成為全球最昂貴的一塊鐵皮;一邊是不備零錢不上路,不花百八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