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反常識經濟學(21)
在國際貿易中,小國的優勢在于出口份額很小,不會被他國視為威脅,也不會遭遇大國的貿易壁壘。它們常常進行市場細分,對于那些十分重要的市場讓大國介入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全球經濟和世界貿易的發展,小國在經濟上能夠發展得很好。
小國家的經濟優勢
在《聯邦黨人文集》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強烈建議美國國會賦予聯邦政府更多的權力,因為他聲稱擁有鞏固的中央政權的超級大國會有更自由的國內市場,能夠更好地應對外患,能更容易提高稅收以滿足政府所需。然而,自1946年以來,國家的數目從76個迅速增加到200多個。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國家從殖民國家的統治下獨立出來,比如印度或剛果民主共和國。其他原因則是,一些國家分裂成小國,如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為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分裂成幾個獨立的小國。地區從國家中獨立出來自成一體在全世界范圍內成了一種趨勢。
造成這種分裂的原因是民族主義愿望以及過低的經濟效率嗎?我的結論為:在過去的50年里,全球經濟迅速發展,極大地減少了漢密爾頓那個時代的一些小國的經濟劣勢。事實上,國家小也許會更有效率優勢。這就有助于我們理解不同國家基于種族、宗教、語言和地理位置等獨立出來的原因。
在過去,一般情況下,國家越大,所提供的國內市場就越廣闊,對于貨物、服務、資本以及勞動力流動的限制就會越少。相反,在國家的周邊地區,關稅、配額、資本及移民的限制都阻礙了貨物、資本和人員的流動。但是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形成與發展,大多數壁壘都會減少。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被強制要求降低關稅,取消大多數貨物和服務的進口配額,在某種情況下,還有資本方面的要求。結果,從1950年起,世界貿易就以每年10%的增長率增長。
換句話說,小國可以通過和他國進行貿易來獲得大市場的優勢。所以,相比于大國,小國國際貿易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很大比例就不足為奇了。比如,2004年,美國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大約為10%,而冰島為37%。在過去40年里經歷過經濟迅速增長的大多數貧困國家也廣泛地參與到國際貿易中。不僅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臺灣、日本和新加坡這樣做,智利和毛里求斯也這樣做。除了日本,亞洲四小龍中其他國家和地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