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

◆中國國際影響力的玄機——角色落差
誰是如今的麻煩解決者? 美國《紐約時報》10月7日,史蒂文·李·密爾斯

  “中國已經成為任何美國外交行動的第一站”,克里斯托弗·希爾——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如是說。雖然這是希爾在上周結束了和朝鮮的核問題談判之后的感言,但是請注意希爾并沒有把美國外交對中國的依賴局限于東北亞問題。在非洲的達爾富爾,在緬甸,甚至在最有可能爆發下一場戰爭的伊朗,布什總統的外交助理們,在同他們更加鷹派的軍方或者副總統辦公室爭論解決之道時,總是將中國的影響力作為外交方式解決爭端的王牌之一。
  【點評者說突然間,中國在解決現實問題上的影響力驟升,除了實力,這似乎還源于中國與西方大國之間的角色落差。有人扮紅臉,揮舞著制裁、戰爭大棒,中國則扮白臉,呼吁對話與協商,甚至在那些看起來被世界孤立的地方??偟膩碚f,這個策略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但有一個負面影響卻值得注意,那就是中國在西方世界的形象,這反過來可能損害中國的利益,因為美國、歐洲的市場與蘇丹、伊朗的能源同等重要。顯然,對于這個游戲來說,精準的平衡能力極為關鍵。

◆俄羅斯的沃土容不下中國的汽車
Nyet”(俄文:不) 英國《經濟學人》10月6日
    本周中國的新華社有報道說,俄羅斯國家經濟發展和貿易委員會宣布禁止外國汽車公司在俄設立新廠。但是在新華社報道的第二天,意大利菲亞特公司即宣布了在俄國設立新廠的計劃,似乎俄國的禁止令只適用于中國。中國有七個汽車企業曾經試過在俄羅斯設廠,除了奇瑞,全部被拒。而那些歐美日大廠卻紛紛獲得了批準。中國制造的汽車在歐洲碰撞測試中的差勁表現當然是一個因素,不過中國與俄羅斯制造處在同樣價位和市場定位的現實,才是中國公司折戟俄羅斯的根本原因。最近已經有消息說,俄國本土車廠已開始游說,試圖吊銷奇瑞的設廠許可。
    【點評者說難道是《經濟學人》“誤讀”了新華社報道,還是新華社希望用“外國”這個概念來安慰一下中國企業進軍俄羅斯受挫?俄羅斯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產業,但中國企業的機會卻不可阻擋地一點點流失了。

◆說“嫁”,抬舉了;那叫“倒插門”
俄SISTEMA公司的女兒嫁給中國    俄羅斯《生意人報》10月9日

    俄羅斯SISTEMA公司準備與中國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使后者能夠在除俄羅斯以外的獨聯體各國建設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并將成為Komstar公司的主要供貨商,作為交換,中興將允許SISTEMA的子公司Sitroniks使用其技術成果。俄專家認為,通過此合同,SISTEMA以低廉價格買到優質設備和先進技術,未來該公司有望在獨聯體各國每年賺回10億歐元。而且,SISTEMA還準備把這一模式作為公司戰略,逐步向其他國家推廣。SISTEMA總裁貢洽魯科坦言,之所以選擇中國公司進行合作,就是因為中國的設備與歐洲相比要便宜許多。
    【點評者說不知道,中興在爭取到這份協議,以及給俄羅斯公司的優惠價格時,是否又經歷了常規的“國內火并”。也許,俄羅斯方面會把它說成是雙贏吧,但怎么看都不覺得是SISTEMA在嫁女,倒像是給自己找了個倒插門女婿。

◆朝韓同秀終戰宣言,中國何妨且當觀眾
“宣布開始終戰談判又是在作秀” 韓國《朝鮮日報》10月9日,社論

    朝韓共同宣言“推進三方或四方首腦會晤并宣布戰爭結束”的表述留下了后遺癥。本不該出現的“三方或四方”的非正常措辭讓中國側目。中國外交部的一位高層負責人表示:“中國和美、朝一樣,都是簽署《停戰協定》的當事者,這一點毋庸置疑,排除中國簽署改變《停戰協定》的宣言是無法想象的?!睋f,中國已經要求駐韓使館進行了解。如果朝鮮棄核,那么朝鮮戰爭的主要當事四國宣布戰爭結束將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但操之過急地越過朝核問題,企圖上演“假和平秀”的想法應該打住。因為,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引發周邊抗議是一個問題。
    【點評者說這條消息在韓國引發的混亂更甚,各種解釋、分析與觀望雜陳。比如《國民日報》就與《朝鮮日報》有不同看法:由于中國是以志愿軍總司令的名義簽署停戰協定,而志愿軍以后已不存在,中國也未在半島駐軍,再加上中國1994年12月退出軍事停戰委員會,所以在法律上,中國參與終戰宣言主體性存在爭論。其實,三與四不過是文字游戲,從西方地緣政治的角度加以解讀,說它是瞎折騰也不過分。美國葬身于此的五萬亡靈,大部分都會氣得在墳墓里翻跟頭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