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兔老了
僅靠一款原味奶糖就能年銷3.2億元,而年總營收6億元的業績也足以躋身中國糖果業第一陣營的大白兔,何時開始走背字?前瑞銀知名分析師張化橋近日著文稱,國內部分企業“口口聲聲說悠久歷史、品牌積淀,但大家一哄而起做同樣產品時,你看所有企業都要在打價格戰,玩低價游戲,狼狽不堪”。
責任編輯:鄧瑾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2開年不久,一則股債轉讓公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當地一家名為“浦東顧東實業公司”的企業,以10%股權作價904萬元,外加221萬債權合計1125萬元要求尋找下家。標的物:大白兔奶糖。
這次,沒有漣漪!當整體經濟都在冬日中苦熬,一個“小人物”的存亡實難勾動公眾的關注。
轉讓的理由表面看似很充分——“無實際經營權、話語權,考慮到潛在風險及資金壓力,決意退出”。果真如此?查閱相關財報可以發現:上海大白兔糖果廠2011年前10月實際營收1639.94萬元,凈利僅13.44萬元。
按照國人“做九不做十”的習俗,2012年本該是大白兔奶糖七十大壽的日子。甚至,再過一個月,就是尼克松訪華簽訂“上海公報”的40周年紀念。當時,有關美方外交人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