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動員綠皮車
在廣州車輛段,3個月來,一切閑置的客車被統一整合為臨時運力,五湖四海的人和車在鐵道部的調集下馳援廣州,正淡出歷史舞臺的“綠皮車”也發揮起余熱。在度過了倍感壓力的一年后,“老鐵路”們決意要打一場翻身仗。
責任編輯:楊繼斌 蘇永通 曹筠武
“這是我們最后的力量。”2012年1月14日,何益文穿行在廣州客技站的鐵軌之間,身旁的17節車廂即將被編為“廣備-1”列車,隨時待命上線。作為廣州鐵路(集團)公司(下稱“廣鐵集團”)廣州車輛段副段長,他手頭再無余車。
“老鐵路”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全國春運看廣東,廣東春運看廣州”。何益文的話意味著,廣鐵乃至整個鐵路系統已為2012年春運竭盡所能。
這一天,客流高峰正式降臨。為發送當日的98萬旅客,廣鐵集團開行客車593.5對,其中臨時客車達114列。正是后者,將各大干線運能填至飽和。
如果春運是一場戰役,那么編制臨時客車、填飽運能的戰斗早已在人們視線之外打響——在廣州車輛段,3個月來,一切閑置的客車被統一整合為臨時運力,五湖四海的人和車在鐵道部的調集下馳援廣州,正淡出歷史舞臺的“綠皮車”也發揮起余熱——集中式調配的效率、全國一盤棋的集體主義精神,令“老鐵路”們深感自豪;在度過了倍感壓力的一年后,他們決意要打一場翻身仗。
每年的春運,都需動員鐵路系統以外的社會力量。圖為廣州火車站月臺上的志愿者。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綠皮車的舞臺
當檢修對象是“綠皮車”,往往意味著加班加點和費時費力。
若非春運,已差不多要被埋入記憶的“綠皮車”不會頻現江湖。當整套系統全盤運轉起來、隆隆作響時,和系統一樣古老的“綠皮車”也重現舞臺,再度擔當起運送千百萬返鄉人的任務。
嚴格意義上,只有燒煤的非封閉列車才算作“綠皮車”,區別于自帶發電設備的列車與600伏直供電列車;這些年來,后兩種車早已取代前者,成為主流。
老舊的“綠皮車”,只有在春運中才再度煥發活力。59歲的劉順華是從太原鐵路局太原車輛段臨時派到廣州支援廣州春運的。他所在的“綠皮車”首次作為臨客發往達州,就運載了三千多位旅客,而老劉望一眼人滿為患的過道便知道,“這趟車至少超20%以上。”
“廣州車輛段現在一共只保有7趟綠皮車了,除了固定用來跑廣州到江村、韶關到坪石的員工用交通車外,其他車基本只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