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談“辛亥”
辛亥革命100周年,正值哈佛建校375年紀念,哈佛大學一周之內連續舉辦了兩場有關辛亥革命的研討會??聜チ终J為中國留學生組織會議的志趣,表明“他們想通過研究1911年的政治革命,或許能為現在提供教訓”。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正值哈佛建校375年紀念,哈佛大學一周之內連續舉辦了兩場有關辛亥革命的研討會。
2011年10月29日早上,四百多個中國留學生擠滿了哈佛科學中心的會議廳。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會議,中國人講,中國人聽,中國人一起喜怒哀樂。它是由哈佛北岸學社和風致會社主辦的“辛亥百年論壇”。會議持續了兩天。
11月4日和5日,哈佛燕京學社、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則主辦了另一個辛亥革命研討會“帝國之后的中國”。
“哈佛辛亥百年論壇”的參加者以中國內地學者居多,“帝國之后的中國”的參加者則以美國漢學家和臺灣專家為主。主辦者之一、哈佛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王德威說,前一個會議“更多現實激情”,后一個“更學術”,且旨趣在于更沉潛地以文化生產的視角,即從當時的影像、報刊、小說、繪畫解構辛亥革命。
民國初年照像制版工作場景。在“帝國之后的中國”研討會中,有學者從當時的影像、報刊解構辛亥革命。王德威認為,梁啟超對革命的想象與實踐,正是通過創辦雜志來體現的。 (顧錚/圖)
2011年10月14日哈佛大學剛剛舉行過375周年校慶儀式,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做了簡短致辭。兩萬多哈佛學生和教師站滿了草坪,在大提琴家馬友友的伴奏下,全體合唱“生日歌”。
“辛亥百年論壇”吸引了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這些學生來自美國22個州,最遠的是加州、佛羅里達州,或坐飛機、火車,或自駕車,趕到美國東北角的波士頓,他們大部分是“90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