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戰爭”,我們還能記住什么

在資深藏家看來,軍品收藏就是對歷史的觸摸與學習——頭盔上有槍眼,是收藏上的殘次品,卻是探尋歷史價值的佳品。軍品收藏也是對歷史的搶救,實際上,軍品是戰爭史最實在的器物注解。

責任編輯:姚憶江

在資深藏家看來,軍品收藏就是對歷史的觸摸與學習——頭盔上有槍眼,是收藏上的殘次品,卻是探尋歷史價值的佳品。

軍品收藏也是對歷史的搶救,實際上,軍品是戰爭史最實在的器物注解。

民間軍品收藏者韓建京和他收集的各種軍事裝備。 (尹亞飛 CFP/圖)

 

一名胸前掛滿勛章的“美國軍官”高喊口令,帶領著一群“美國大兵”迎面走來。接著,“東德軍人”方隊進入視野,時間仿佛閃回1990年兩德正式宣布統一前的最后熱血。

另一處,“各國軍官”手端酒杯,穿梭于人群中,研討軍品或軍事戰略。興致高時,還會一起高唱軍歌。

這并不是聯合國舉辦的各國軍官大集會,更不是發生了時空穿越——這是一群來自中國各地的人們穿著自己收藏的各國軍服,前來參加的一場大Party。

自2001年以來,這樣的“軍品秀”已經在北京舉辦了12屆。

“軍品秀”的參與者們基本都來自一個“另類”群體——他們著迷于收藏軍服、勛章、望遠鏡、軍用電臺等軍品。作為各類收藏中最有血性、最陽剛的領域,軍品收藏瞄準了一切和戰爭有關的東西。

這頂M35頭盔,產自德國,銷往國民黨軍隊,又在上世紀50年代被解放軍涂裝使用,凝結了多段歷史。 (劉征年/圖)

堆積情感

“有人以為玩軍品收藏的基本是當過兵的人,但恰恰相反,大多數藏家自己沒當過兵,有軍事情結,想通過這種愛好圓自己一個當兵的夢想。”劉征年說。

劉是“龍騎兵軍品秀”的主要發起者和組織者。他本人在軍隊大院長大,雖然未曾入伍,卻從小深受軍事文化熏陶。

出于共同的軍事愛好,軍品收藏愛好者們往往一見面就縱論世界大勢。不過,這個圈子里不同的人對時事的理解和評價卻并不相同。“這個人可能覺得美國打伊朗是對的,另一個人可能持相反觀點;在國際事件大國干預與否的爭論中,出現不同的言論是很正常的事情。”劉說。

在這個充斥著尚武情結和陽剛氣息的圈子里,女性自然是少數,但“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俗語在這里并不成立。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軍品專業委員會有大約500名會員,其中經常參加交流會的女性會員有30人左右,最年輕的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