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鄉吾民】一樣的家鄉,不一樣的小鎮

這個3萬人的小鎮有數千人在外打工。每年春節,打工隊伍像候鳥一樣在臘月下旬陸續回村,然后在正月初七前后集體離鄉,回到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無數個中國制造工廠里。但2012年春節,這數千農民工開始了不同的道路選擇。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在從農業加速向工業化躍進的過程中,一個中部小鎮人們出走和留守的故事。

打工候鳥留下來

這是一個因礦而建的小鎮,生于1985年。

從北京坐7點的早班機,差不多9點飛抵南昌,再花10塊錢坐一個小時的機場大巴到洪城客運站,買張17元的汽車票,差不多中午12點到達縣級市高安。再花5塊錢打個摩托車,十五分鐘到汽車站,然后花13元錢買張汽車票,下午2點,你可以到達這個叫做“建山”的小鎮了。

一個好消息是,聽說省里考慮到方便高安輸出勞動力,不久將在高安建成一個火車站。

這個3萬人的小鎮有數千人在外打工。每年春節,打工隊伍像候鳥一樣在臘月下旬陸續回村,然后在正月初七前后集體離鄉,回到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無數個中國制造工廠里。

但2012年春節,這數千農民工開始了不同的道路選擇。

一部分人選擇進入小鎮2011年的最大招商引資項目——陶瓷廠。這個工廠去年7月投產,已解決就業約1000人,人均工資2000元上下。

這部分80后的所謂新生代農民工,將跟他們的父輩們競爭飯碗。2011年這個陶瓷廠還沒有開張的時候,60后的中年男女們,就有不少放棄種田,選擇了去鄰鎮的陶瓷廠上班。一個月1800元左右,包吃住。

另外一些人選擇繼續外出打工。不過地點從珠三角變成了省城南昌的開發區。

謝金輝,30歲,12歲就開始外出打工,他去南昌尋生計的決定,帶動了一批在外打工近十年的農民工留在江西。跟他們一同遷移回江西的,還有珠三角和長三角以產業轉移名義搬遷進來的眾多中國制造生產線。

18年遠離農活,謝金輝被鎖定在了打工這條路徑上。但那些不愿意跟80后們爭奪飯碗的60后農民工們,決定撿起他們的老飯碗——種田。

過去的一年,這個小鎮的很多村莊完成了“園田化”改造。原來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