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如何飛起來的
與騰訊的發展史一樣,微信在罵聲中飛快成長。僅僅一年,微信竟遠遠超越對手們,擁有了5000萬用戶。它的成功,究竟是得益于騰訊龐大的即時通訊用戶群,還是產品本身的優越性所致?在模仿與被模仿的角逐中,微信能火多久?
責任編輯:顧策 實習生 羅敏夏
與騰訊的發展史一樣,微信在罵聲中飛快成長——雖然既非原創,又不具備首發優勢,但僅僅一年,微信竟遠遠超越對手們,擁有了5000萬用戶。
它的風行,既依托于騰訊源源不斷的彈藥支援,又源自其持續改進的細節拿捏——2011年,微信一共發布了45個不同終端的版本,平均1.15周發布一個。
從微機時代到移動互聯時代,騰訊未來的命運將寄托在微信等多款產品之上。 (明鏡/圖)
“再多自個兒牛逼的日子,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歲月,以此紀念我們共同度過的2011。”
2012年1月初,騰訊廣州研究院約200名成員,每人收到一份新年禮物——一張印有上述文字、個人姓名以及張小龍簽名的卡片,以及一臺MacAir。
這群人中的約80人在過去一年中參與了一款叫做“微信”的產品研發。這是一款通過網絡免費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通信軟件,適用于大部分智能手機。
微信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后,其發展速度遠超微信團隊自身的預期,也超出外人的想象。2011年11月初,微信用戶數超過3000萬;一個月后,這個數字已達5000萬,數倍于其先行者、競爭對手。
2012年1月,微信的廣告出現在廣州街頭的公交車站牌上,除了白色線條勾勒的幾個拿著手機形態各異的小人,畫面上只有四個字“微信·生活”。這是微信在騰訊平臺之外的第一次大規模推廣。
但微信的對手仍有增無減。米聊、神聊、飛聊、翼聊、沃友、口信、友你等等與微信類似的二十多個產品,陳列在各智能手機應用商店,這些繞開電信運營商一毛錢/條收費、基于網絡的通信應用,除了省錢,還紛紛加入社交功能,試圖更進一步滲入人們的生活。
微信一躍成為繼開放平臺之后騰訊公司最大的亮點。它的成功,究竟是得益于騰訊龐大的即時通訊用戶群,還是產品本身的優越性所致?在模仿與被模仿的角逐中,微信能火多久?
既非原創,也非首發
騰訊201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QQ同時在線人數已經達1.454億。熊明華透露,這其中有一半來自手機QQ。這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布局,關系著騰訊的未來。
和很多產品一樣,微信既非騰訊的原創,也非首發。他們的學習榜樣是加拿大的移動IM服務提供商Kik Interactive公司。而在微信推出之前,國內同類產品已有多種問世。
2010年10月登陸蘋果、安卓應用商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