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臺灣“大選”復盤
2012年伊始,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早早便塵埃落定。每一次臺灣“大選”,傳統上我們都會給讀者奉上一道“復盤”大餐。就像下圍棋,復盤總是能讓人看得更透,想得更明白。
責任編輯:史哲
編者按:
2012年伊始,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早早便塵埃落定。每一次臺灣“大選”,傳統上我們都會給讀者奉上一道“復盤”大餐。就像下圍棋,復盤總是能讓人看得更透,想得更明白一點。同2004年、2008年一樣,我們今次依然邀請長期關注臺灣的廈門衛視總監鄒振東來做這一復盤。
揮舞的旗幟、嘶啞的喉嚨、掃街和造勢……接踵而至的農歷新年將這所有的選舉相關都滌蕩一空。不過,人們仍會不免想回頭,追問剛剛過去的那場選舉。選舉前,人們最關心的是:誰會贏?選舉后,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誰為什么會輸?
2012年1月23日,臺北,臺灣領導人馬英九為民眾送上包含有新年祝福和一臺幣的紅包。當天是農歷新年——龍年的開始。 (CFP/圖)
2012年1月13日,在民進黨籍嘉義市選區立委候人李俊俋的競選總部,蔡英文的“三只小豬”等競選商品吸引了香港觀選團成員。 (古雨 東方IC/圖)
井噴式的眾多分析之中,“風水決定論”頗具臺灣特色。比如就有觀點認為蔡英文輸就輸在選了姓蘇的副手,“蔡蘇,蔡蘇,蔡一定會輸”。如果有人反詰“馬吳配”也不好,“馬吳,馬吳,不就是馬肯定無嗎?”等著他的就是,如果講閩南語,“吳”就是“有”,“馬吳”就是“馬有”!
升斗小民流傳的“風水說”當然不靠譜,但專家們也未必可信。比如那個專家版的“歷史決定論”。講什么“歷史潮流,莫之能御”的民意,正義、和平、安定等等,早就決定了選舉的勝敗。這種說法簡直就是妄顧2012年正負不到四十萬張選票的選舉結果,因為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導致翻盤。且不說2004年的“兩顆子彈”,光是航班如果不能讓臺商如期回鄉,就足夠讓某個陣營出一身冷汗的了。在選情膠著之際,一只蝴蝶扇下翅膀就可能引發一場颶風。如果都是歷史的必然,競選人不如躺在床上,等1月14日一覺醒來就是了。問題是,有這么好掉的餡餅嗎?
選戰是一種復雜的政治博弈,涉及文宣、輿論、包裝、策略、技巧等諸多環節。從某種意義上,它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戰爭?;仡櫼粓鰬馉幙吹牟煌夂鯌饒?、戰器、戰法和戰將,它們分別對應于在哪里打、用什么打、怎么打和誰來打。
【戰場篇】
選擇什么議題,就是選擇什么戰場
戰場的選擇關乎全局。人們熟知的諾曼底登陸和敵后根據地都是因為開辟了新的戰場,從而改變了戰爭的格局。2012年臺灣“大選”,同樣開辟了新的戰場。
輿論戰的戰場就是對輿論議題的選擇,選擇什么議題就是選擇什么戰場。2012年“大選”,馬蔡主要在三個戰場上交鋒:兩岸議題、民生議題和競選人形象議題。
競選人形象議題,馬蔡各有輸贏,例如馬英九部下屢屢出錯和蔡英文副手農舍風波,馬陣營攻擊蔡英文“宇昌案”,以及蔡英文攻擊馬英九富邦案和陳盈助事件。從民調來看,特別是后期,負面攻擊的效果往往是殺敵一萬,自傷八千,甚至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民生議題上,馬英九則實處下風。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數字上很漂亮,但在轉化成民生觀時感則遇到了麻煩。投票前一兩天,臺灣中天電視的政論節目請了一位觀光車司機,“中天電視”、“觀光車司機”僅看這兩點,原以為十之八九是為兩岸和平紅利提供支持案例,沒想變成了司機大倒苦水:觀光客是多了,司機累死了,收到的錢是多了,可最后落到他們手上的沒多少,一句話: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無感”。“無感”兩字道盡了底層的無奈。大陸的善意、兩岸的和平紅利在企業主那里非常有感,但是傳遞到底層民眾的過程卻慢半拍。以至于蔡英文一次又一次喊話:“臺灣人民,這四年你們過得好嗎?過得不好的人請投蔡英文一票”,如果底層民眾人人都嘗到甜頭,蔡英文這樣喊話豈非找死?
馬英九真正有贏面的是兩岸議題。臺灣名嘴李永平曾一語道出個中關鍵。馬英九兩岸政策對臺灣的好,國民黨沒講透,民進黨更不會回應,因為沒有焦點,也就沒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