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冬季圖書觀察】歷史學家的謹慎和節制
但近十年來,隨著大陸的改革開放和臺灣政治形勢的變化,兩岸學者對蔣的評價已逐漸跳出黨見,本著客觀、公正、平實的態度,研究他的經歷、政績、思想、性格,雖然分歧猶在,但已有趨同之勢。
責任編輯:劉小磊
【歷史篇】
[英]李提摩太著:《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李憲堂、侯林莉譯,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傳道的同時,也設立專門機構致力于啟蒙教育和文化傳播,通過開書局、辦報刊,向官員、士紳和社會下層的讀書人贈送書報,介紹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學知識,廣學會就是一個這樣的機構。1889年,廣學會辦的一份名為《萬國公報》的月刊開始發行,兩年后,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來到上海擔任主編,在這份刊物里,中國讀者獲取了大量有用的知識。經過廣學會的不懈努力,《萬國公報》不斷改進內容,發行量逐年提高,在社會下層年輕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激發了康、梁之輩的變法維新思想,對戊戌變法運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啟蒙作用。
彭劍:《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北大出版社,2011年7月)
憲政編查館是清末預備立憲期間在中央設立的一個專門負責憲政改革的機構,它既負責編譯各國政治法律書籍,研究各國的政治體制和法律制度,向朝廷提供政治體制改革方面的咨詢,又要承擔一定的事務性工作,如對各省政情和經濟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編輯《政治官報》,負責出洋考察憲政,它還是朝廷施行預備立憲的督導機關,負有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