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冬季圖書觀察】“捍衛記憶”

能夠寫下的文字記錄,總是會為后來者提供多一種看法。從某種意義上,這種記錄便是文學,就像葡萄牙詩人佩索阿所說的,寫下的就是永恒。

責任編輯:劉小磊

【文學篇】

2011是辛亥百年,相關的紀念文章、書籍很多。給人的一個印象是,對這場革命不再只有惟一、單調、僵硬的講述方式,對歷史人物與事件尤多基于還原的探討。其中的一些細節論述,與手邊讀的書也不無印證,比如讀了邱遠猷先生對民元憲法的介紹,對民眾之擁護新法一說,在《吳虞日記》里就有實例,雪珥之論四川保路運動,恰好在韓素音《傷殘的樹》(董樂山、孟軍譯,世紀文景2011年8月)一書有當事人的敘述,雖然并不同調。經歷過辛亥革命的四川作家李劼人是韓素音父親的同齡人,他的口述雖說是出于韓素音寫自傳的需要(主要是補充家族史),但也保留了一份保路運動個人史——是與文學筆法截然不同的文本,相比他小說中對四川保路運動的敘事,更為直接和真實。就像讀了《吳虞日記》,便不會把他簡化為“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日記里不僅包含了豐富的生活內容,可以體會到成都在辛亥前后的文化政治氣候,更重要的是呈現出了形成單調結論之前的多聲部敘述。

相比細節的比較、史實的校正,散落在大歷史角落的個人故事往往更耐人尋味?!秴怯萑沼洝肥潜九f書,而韓素音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