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追蹤萬噸農藥廢渣鹽
萬噸農藥廢渣鹽案發已經一年多時間,但至今流向和用途并不明晰。部分涉案省份的鹽業主管部門的追查才剛剛開始,這些令人揪心的農藥廢渣鹽是如何闖過層層關卡流入食品領域的?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實習生 張馨苑 趙振江 王靜怡
萬噸農藥廢渣鹽案發已經一年多時間,但至今流向和用途并不明晰。部分涉案省份的鹽業主管部門的追查才剛剛開始,這些令人揪心的農藥廢渣鹽是如何闖過層層關卡流入食品領域的?
剛吃完年夜飯,食品安全的傷口上就被撒了一把鹽。
“1.4萬噸農藥廢渣鹽流入全國12個省,部分產品冒充食鹽流向餐桌。”1月31日,新華社發布的這條消息被網絡瘋轉。
案發地在安徽阜陽,涉嫌非法制售的企業為江蘇鎮江海天鹽化公司,而其生產原料來自鎮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除草劑后產生的廢渣。
被查出的這種“比食鹽還漂亮,還白”的“農藥廢渣鹽”中農藥“草甘膦”含量,明顯高于美國、歐盟、日本農產品貿易每公斤20毫克的安全標準。
近年來,工業鹽流向餐桌在國內屢屢發生,但在流入食品領域的私鹽中檢出農藥成份卻是第一次,且“1.4萬噸”這一數字驚人。據統計,鎮江市年食鹽消費量為1.5萬噸。也就是說,假設這批非法制售的廢渣鹽全部流向餐桌,足夠300萬人吃一年。
南方周末記者千里奔波案發地,廢渣鹽銷售地,調查發現,盡管案發已經一年多時間,1.4萬噸農藥廢渣鹽的流向和用途并不明晰。部分涉案省份的鹽業主管部門也是通過媒體報道才得知相關信息,包括最大一批6000噸廢渣鹽流入地黑龍江省在內,追查才剛剛開始。
2010 年11月5日凌晨,阜陽市有關部門在聞集鎮查扣18 噸偽裝成“元明粉”的工業鹽18 噸,由此破獲了農藥廢渣鹽流入餐桌一案。 (資料圖片)
私鹽案驚動公安部
“案情能夠全環節偵破有很多偶然因素。”
2010年11月5日凌晨,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公安分局接到群眾舉報,在聞集鎮兩河口壩子上有人卸私鹽。民警到達現場后發現一輛江西牌照的大貨車正在卸貨,貨物用白色編織袋包裝,其上標有“元明粉”字樣(即硫酸鈉)。
“案情能夠全環節偵破有很多偶然因素。”一位全程參與此案調查的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經鹽務部門現場檢驗,18噸“元明粉”實為不明工業鹽。根據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