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制變形記
什么事情不好管,就用實名制。每個管理部門在推出實名制時,都有著美好的初衷,從最初的維護社會誠信,到現在成為“維穩”良藥。但真正實現了政策制定者初衷的并不多,不少實名制在熱鬧過后不了了之,有的名存實亡,有的進退兩難。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每個管理部門在推出實名制時,都有著合理的邏輯和美好的初衷,從最初的維護社會誠信,到現在成為“維穩”良藥,但實名制的推行多數并未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近年曾引起關注的種種實名制中,真正效果良好,實現了政策制定者初衷的并不多。不少實名制在熱鬧過后不了了之,有的名存實亡,有的進退兩難。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只有那些涉及個人信用以及國家安全的才可以實行實名制,其他的領域則是給老百姓的自由越多越好。
現在,什么事情不好管,就用實名制。實名制正面臨被濫用的危險。 (CFP/圖)
關于微博實名制的另一只靴子落下了。2012年2月7日,北京市網管辦負責人在一個關于微博管理的座談會上透露,自3月16日起,新浪等四大門戶網站的微博,將全部采取前臺自愿、后臺實名注冊,未實名用戶將被強制攔截,禁止發言。
這只是關于實名制的最新一次行動。事實上在春節前后,北京“菜刀實名制”的消息就已傳得沸沸揚揚,引發媒體對“實名制”的又一撥議論熱潮。北京警方隨后澄清,說只有管制刀具才需實名購買。
“實名制”作為一種公共管理手段,新世紀以來,在中國以各種理由廣泛推行,并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儲蓄、看病等少數能為社會廣泛接受的實名,到網絡、手機、自行車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件的購買和使用,再到個別地區連購買豬肉、避孕藥也要“實名制”。幾乎每一種實名制的推行,都會引起關注和爭議。
每個管理部門在推出實名制時,都有著合理的邏輯和美好的初衷,從最初的維護社會誠信,到現在成為各部門“維穩”的良藥。但實名制的推行多數并未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事實上,回望近年曾引起關注的種種實名制中,真正效果良好,實現了政策制定者初衷的并不多。大部分實名制在熱鬧過后不了了之,有的名存實亡,有的進退兩難。
開啟時爭議小
對實名制比較通行的解釋是,人們必須以真實姓名作為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標識。照此解釋,過去,在航空、固定電話、出入境等領域實名制早已存在。
“實名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是在2000年。當年4月1日,國務院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