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污泥生意: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這是一個臭氣熏天,讓很多人敬而遠之的行業,但很多西裝革履的投資人卻對其青睞有加。不過,這個號稱數百億市場規模的污泥處理行業真正井噴,還待政策破繭。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趙振江 張馨苑 王靜怡
這是一個臭氣熏天,讓很多人敬而遠之的行業,但很多西裝革履的投資人卻對其青睞有加。不過,這個號稱數百億市場規模的污泥處理行業真正井噴,還待政策破繭。
捏著鼻子去投資
“打工皇帝”唐駿做了一筆個人的新投資,但卻建議不要在飯桌上討論,因為這話題可能會讓你很倒胃口。
過去一年,但凡去過污泥處理廠調研的風險投資人回來都有和唐駿一樣的感受,“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混合著西瓜和肉腐爛后的惡臭。”
讓這些衣著光鮮的風險投資人紛紛扎堆偏僻且骯臟的污泥處理廠的原因,是他們想抓住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產業機會——污泥處理。
跟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污泥不同,這里的污泥是污水處理廠的最終產物——一種看起來“稀稀拉拉”、攤在地上卻又出不了水,同時還散發著臭味的黑色膠狀物質。
據中國水網《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報告》統計,污水處理廠每處理一萬噸污水就會產生5-10噸污泥,中國每天都會產生17.5萬噸濕污泥,截至2010年,中國年產濕污泥達到了6387.5萬噸。
這些含有大量重金屬、病原體和細菌的污泥并沒有得到妥善處置,90%的污泥流出廠后被隨意棄置,二次污染形勢嚴峻。
“中國以后每個市每個縣都會建污水處理廠,隨之產生的污泥處理市場巨大,而國內還沒有多少人做,這就是機會。”正是看到這些市場前景,唐駿在第二次和創業者見面時就決定向一家名叫格瑞特的污泥處理公司投資100萬美元。
這個簡單的道理不只唐駿懂。
過去一年,包括紅杉資本、聯想投資、青云創投、啟明創投、德同資本、凱旋創投等在內的多家風險投資機構也都聞風而動,紛紛布局污泥處理產業。絡繹不絕的風投開始頻繁穿梭于中國各個省市臭氣熏天的污泥處理廠。
不僅如此,房地產老板、海歸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