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識小錄》序
讀嚴曉星《金庸識小錄》稿,有兩點感受最深:一是對小說文本讀得細,每能穿透紙背;二是“雜學”功力甚深,每能知人所不知,詳人所不詳。
責任編輯:劉小磊
讀嚴曉星《金庸識小錄》稿,有兩點感受最深:一是對小說文本讀得細,每能穿透紙背;二是“雜學”功力甚深,每能知人所不知,詳人所不詳。
比如,《笑傲江湖》、《鹿鼎記》都有影射當時改革開放前大陸政治的內容,我過去也曾提及,《鹿鼎記》寫神龍教教主在夫人的唆使下打擊元老,提拔少年,明顯影射了“文革”。而曉星更指出:神龍教偽造的天書里有一句“吐故納新”,教中“高干”黑龍使也說:“吐故納新,我們老人,原該死了。”這里的“吐故納新”,并非隨意運用成語,而是有“今典”的——當年毛澤東說過“要吸收新血液,要吐故納新”,由此開展了一場“吐故納新”的整黨運動。舉此一例,就很可見他讀書的細致和敏銳了。
又如,《鹿鼎記》里有個太監說到皇宮的事情:“……太后和皇上的菜肴,一切時鮮果菜,都是不能供奉的。……倘若皇上吃得入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