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權危機的認識盲區
為什么到了21世紀,還有這么多人相信人對社會和政府的要求完全依衣食住行的滿足而定,而尊嚴感、自由和對經濟和政治平等的追求在他們那里很難成為衡量社會不滿的重要指標?
責任編輯:劉小磊
為什么到了21世紀,還有這么多人相信人對社會和政府的要求完全依衣食住行的滿足而定,而尊嚴感、自由和對經濟和政治平等的追求在他們那里很難成為衡量社會不滿的重要指標?
就在卡扎菲政權垮臺前,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1月份翻譯出版了《利比亞史》,作者是美國中東歷史和國際關系學家羅納德·布魯斯·圣約翰,原書是2008年出版的。這本書雖然是利比亞通史,但重點在介紹和分析卡扎菲政權的地位。因為原書才出版了三年,很想看看它對國際上眾說紛紜的卡扎菲政權是如何“預后”的,在書店里看到后,就買了一本。
《利比亞史》,[美]羅納德·布魯斯·圣約翰著,韓志斌譯,東方出版中心 2011年1月,30元
書的最后一部分說:“經濟改革無論保持什么樣的速度與規模,民眾并不期望有什么政治自由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