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書店:死亡還是活著
《中國圖書商報》原總編輯程三國:“實體書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網絡書店、電子書的時代?!睆V州方所書店開張以來,人流量很大。對大多數民營實體書店來說,讀者愿意參加他們的活動,但是更愿意在網上買打折書,來書店更像是一場郊游。
責任編輯: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彭軍淋
誰害了民營書店
曾經是城市文化地標的實體書店,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成都時間簡史書坊、上海萬象書店,在2012年春節前,突然倒閉。再兩個月前,光合作用書店的全國連鎖店停業。停業當晚,北京圖書供應商包圍了光合作用書店在北京的幾家書店,爭搶店內所剩余的貨物。
2010年開始,北京“第三極書局”、上海“季風書園”來福士店、靜安寺店等4家分店、大夏書店、廣州三聯書店天河店等書店相繼停業。倒閉名單上,甚至還有著名的連鎖書店席殊書屋等。
面對網絡書店“半價售書”、“0元售書”和“買100返200”的競爭,實體書店的消費者紛紛轉向了網購。
“實體書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網絡書店、電子書的時代,資本、風投看中的不是網絡書店的盈利,而是看中的靠賣書長期聚集起來用戶流量和人氣。”《中國圖書商報》原總編輯程三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廣州方所書店開張以來,人流量很大。對大多數民營實體書店來說,讀者愿意參加他們的活動,但是更愿意在網上買打折書,來書店更像是一場郊游。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消失的上海誠品”
“民營書店前幾年倒閉是因為房租和人力成本上漲,現在這批倒閉主要是因為網上書店的惡性價格競爭。”已經倒閉的上海誠品書店(非臺灣誠品書店)嘉定店的經理單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上海誠品書店曾經在上海有8家分店,總店在徐家匯。李老板原來是上海一名教師。因為喜歡讀書,去臺灣訪學時經常去臺北的誠品書店,回大陸也打算開一家類似的書店。
在工商局登記申報時,發現臺灣誠品書店沒有在大陸注冊商標,就用了誠品書店的名字。后來,臺灣誠品書店來大陸發展,還曾經托人找他轉讓店名,他開出了臺灣人沒法同意的高價。
上海誠品書店前3年的日子倒也過得去。“基本上個體書商的圖書都是五到六折給我,國營大出版社的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