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人錢財,幫人分手——“離婚公司”的商業模式
每年的情人節都是各婚介公司和婚戀網站熱炒的題材。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有一類公司正悄然紅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舉辦“離婚典禮”,一些荷蘭人住進了“傷心酒店”,這是怎樣的一盤生意呢?
責任編輯: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每年的情人節都是各婚介公司和婚戀網站熱炒的題材。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有一類公司正悄然紅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舉辦“離婚典禮”,一些荷蘭人住進了“傷心酒店”,這是怎樣的一盤生意呢?
日本:凈利潤率高達45%的“離婚典禮”
在酒店、寺院舉辦典禮的費用是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萬元),在普通餐廳舉辦的費用是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000元),費用為5.5萬日元的地點是在普通的離婚大樓。
2012年1月底,年近40歲的吉田夫婦,在日本橫濱的一間酒吧舉辦了一場離婚典禮。他們一起握著鑲有綠色青蛙頭的小錘,敲碎了結婚戒指。
他們離婚的原因是,2011年的9級大地震發生在吉田夫人的老家,她放心不下娘家人,決定搬回去住。夫妻長期分居讓婚姻走到盡頭。
離婚儀式上也有“證婚人”,但意思是“證明離婚的人”。吉田夫婦對視著,一如七年前結婚時那樣,說了一句“我愿意”,不過后半句是“我愿意離婚后成為他(她)的好朋友”。
為他們承辦這一典禮的,是一位名叫寺井廣樹(Hiroki Terai)的日本“80后”。他于2009年4月在東京開辦了一家頗具創意的“離婚公司”。其“動力”是日本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平均每2分05秒就有一對夫妻離婚。
寺井廣樹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時稱,創業至今近兩年的時間里,一共為120多對夫妻舉辦了離婚典禮,日本大地震和核輻射危機發生后,他接到的訂單比之前一年多了3倍。很多人突然面對生死劇變、分居分離,精神和心理壓力驟增,幾近崩潰。寺井廣樹接到客戶電話聽到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我不知道我還能跟他(她)走多遠。”
寺井廣樹從小就充滿好奇心。他說,自己7歲時參加叔叔婚禮,就曾想過:為什么人們結婚的時候有莊嚴隆重的典禮,離婚的時候卻沒有呢?
24歲從日本同志社大學畢業以后,寺井廣樹到一家人才派遣公司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逐漸令他生厭。2007年4月,他辭掉工作,開始周游世界;花了1年半時間,游歷了二十多個國家。
“一次我騎著摩托車,行走在柬埔寨顛簸不平的公路上時,”寺井廣樹說,“我突然覺得,人生就像這條起伏的公路一樣,有喜有悲嘛。”他決定做一些跟生命體悟有關系的事情和工作,最后想到了離婚典禮的點子。
2009年4月,寺井廣樹遇到了正在為離婚煩惱的一位前輩。寺井廣樹向這位前輩提及自己創業的想法,前輩很是支持,第一例離婚儀式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