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20120213)
2012中國經濟或將滯脹并存
2011年12月,月度CPI回落至4.1%,關于通脹是否就此退潮的話題在學界又引起爭論。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的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研究員林采宜的文章表示,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是“十二五”規劃的戰略目標,而中國經濟實現戰略性轉型必然伴隨著資源價格市場化。從中長期趨勢看,綠色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進一步上升,現代服務業在經濟增長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國內外經濟周期的波動性及物價的相互影響進一步加強。
文章分析,總體上看,經濟下滑、需求疲軟是2012年全球經濟的普遍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憂患。因此,需求拉動型的通脹因素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但成本推動型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首先,隨著資源稅改革方案的實施,煤炭、金屬、天然氣、原油等能源價格的上漲將逐步推高原材料和生產成本。根據2011年9月31日發布的國務院605號令,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不僅大幅提高了煤炭、金屬礦產資源及食鹽的征稅標準,而且天然氣、原油的資源稅將從價征收,從條例所附的資源稅的稅率表來看,無論從價計征還是從量計征,征稅的彈性幅度都相當大。
其次,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出現,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已經告罄,人工成本繼續攀升是今后若干年內不爭的趨勢。
第三,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普遍采取量化寬松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由此推高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必然影響我國進口原材料的成本。2012年,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及歐盟危機的緩解,國際油價再次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盡管央行逐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的姿態十分明確,但2012年國內企業仍要面對融資成本趨升的壓力。
綜合以上因素,從原材料、勞動力及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看,成本上升的壓力在經濟轉型期間將始終存在,溫和的通脹是中國經濟不得不面對的轉型之痛。
人民幣今年升值步伐料放緩
路透社最新調查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在明年1月底前預計升值約2.8%,同時諸多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將加大人民幣雙向波動。最新的調查顯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和物價漲幅雙雙下行,未來一年人民幣升值步伐預計將放緩。自去年底以來,多項調查與分析,都預期今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將放慢。其中,《華爾街日報》11月25日在顯要位置刊發題為《人民幣升值過程或將戛然而止》的署名文章,分析師稱,中國十多年來才出現第二次外匯凈流出,這或許意味著人民幣逐漸升值的日子將結束。
廣東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
廣東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跌破45,專家指制造業面臨更嚴峻挑戰。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日前發布的報告稱,2012年1月,廣東省制造業PMI為43.7,比上月回落6.8個百分點,再度跌破50榮枯線。這次PMI指數回落幅度之大,表明廣東制造業的發展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從1月份廣東省制造業PMI的11個分項指標來看,購進價格指數與供應商配送時間兩個指數在50以上,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等9個指數在50以下,各指數總體呈現回落趨勢,表明廣東的制造業呈現較明顯收縮態勢。
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存3個擔憂
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月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解讀了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相關精神。這份文件也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第9個以農業農村工作為主題的一號文件。“農業農村發展越是形勢好,越容易出現麻痹松懈;越是連年增產增收,越容易出現滑坡拐點。”陳錫文表示,農業農村發展有“3個擔憂”,一是如何在高基數高水平上避免出現徘徊反復,二是能否有效應對要素價格快速上升、市場頻繁波動,三是剛開始顯現的城鄉收入差距、區域發展差距縮小的端倪能否成為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