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教練之死
在梁小冬這位舉重教練人生的最后兩個月里,備戰奧運所帶來的疲勞和壓力,就像壓在他心臟上的一副杠鈴,讓他身心俱疲,直到轟然崩塌。
在這位舉重教練人生的最后兩個月里,備戰奧運所帶來的疲勞和壓力,就像壓在他心臟上的一副杠鈴,讓他身心俱疲,直到轟然崩塌
在北京的第53天,龍年大年初一,梁小冬的心臟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停止了跳動。
在這位舉重教練人生的最后兩個月里,備戰奧運所帶來的疲勞和壓力,就像壓在他心臟上的一副杠鈴,讓他身心俱疲,直到大廈轟然崩塌。
熟識梁小冬的人都為他惋惜。對于這位52歲的功勛教練來說,6個月后的倫敦奧運會,本可能讓他達到職業的頂峰。
2008年,梁小冬以裁判的身份,參加北京奧運會 (梁冠男/供圖)
過去的30年,梁小冬從一個山區縣的業余舉重教練,做到市體校校長、市體育局局長、湖南省舉重管理中心主任、國家舉重隊第三訓練組組長。在此期間,他所培養的運動員先后斬獲了18個世界冠軍、12個亞洲冠軍、4個亞運會冠軍、4個全運會冠軍……
在梁小冬的功勛簿上,唯獨少了一枚奧運會金牌。在梁小冬的同事們看來,“親手培養一個奧運冠軍”,是他未竟的夢想;而在輿論眼中,梁小冬的死,正是“唯金牌論”所結下的惡果。
年關
2012年1月22日,臘月二十九,除夕。駐扎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的中國舉重隊并沒有因為春節而中斷冬訓,19天后,隊里還將進行一次重要的測試賽。4月,還有一場更為關鍵的“全國舉重錦標賽暨奧運選拔賽”,等待各省隊員和教練們。在那場被稱為“一舉定奧運”的比賽中,獲勝者將最可能代表中國出戰奧運。
為了象征性地“過個年”,除夕的幾天前,身為湖南省舉重管理中心主任的梁小冬,把部分湖南籍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家人接到了北京。22日的訓練結束后,梁小冬先在體育總局跟隊員們吃了年夜飯,又趕到飯店陪教練員和家屬們過年。
本來,梁小冬的妻子余小英和女兒梁冠男,也曾希望到北京團聚。一家人上一次見面,還是在2011年11月13日女兒的婚禮上。那天過后,梁小冬便動身前往北京,出任國家舉重隊第三訓練組組長。
不過妻女春節團聚的想法最終被梁小冬拒絕,他覺得這樣會讓他分心。他本打算等到過完年,其他同事的家屬離開后,再接她們來京。
除夕的那天晚上,梁小冬陪著教練員和家屬們在飯店大堂唱了會兒歌,喝了點酒,然后就回到駐地,約了龍清泉(北京奧運會舉重冠軍,湖南人)、余濤和幾位教練一起聊天。
國家隊里的湖南隊員喜歡稱梁小冬為“伯伯”。他看上去像個一本正經的官員,其實卻是個“很逗的人”。在家里,他會和女兒一起鬧著用英語翻譯《毛主席語錄》;在隊員面前,他會一邊左手插腰、揮舞右手,一邊學著毛澤東的韶山話,鼓勵隊員們“在倫敦(len den)圓夢(yuan men)”——好像真是當年“毛嗲嗲”(湖南話稱毛爺爺)在指點江山。
那天的談話聊到凌晨兩點左右,然后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梁小冬囑咐教練歐小華:第二天早上10點前,把初一下午的訓練計劃送到他的房間。
早上9點多,歐小華應約來到梁的房間,敲了一會兒門,卻沒有回應。倘若在平時,梁小冬6點多就已經起床,看運動員出早操。歐小華本來以為:因為這天上午沒有訓練,所以梁小冬難得睡了懶覺。
直到10點40分,歐小華推開梁小東的房門,看到他仍然躺在床上,手機則在一旁不停地響著——那是女兒梁冠男打來的。歐小華把手機貼在梁小東的耳朵上,又搖了搖他的身體,才發現此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梁小冬很快被送到天壇醫院,但已于事無補。他最終被診斷為:突發心源性心肌猝死。根據醫生的說法,該病的主要誘因是“過度勞累”。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事先沒有任何征兆。直到梁死后,一位隊員才記起,三四天前,他曾在訓練場上看見梁小冬拍著胸口說:“胸悶。”
曾跟梁小冬住在一個房間的教練甘智悅(龍清泉的啟蒙教練)其實也曾發現,梁的呼嚕聲有時會很大,然后呼吸突然停下來,甚至可以停上20秒。“他不打呼嚕我反而睡不著。——不是因為習慣了那個聲音,而是害怕他睡覺(呼吸中斷)出現危險。”
隊里的人說,半年前,梁小冬曾被查出心律不齊。不過,作為醫生的梁冠男,并沒有看到父親的這份體檢報告。她曾看過父親2009年的體檢報告,當時他的身體還很正常。這兩年,她只知道父親“血壓有點高”,卻從未想過,他竟熬不過這個奧運的“年關”。
一面紅旗
在整理梁小冬遺物時,梁冠男發現父親在北京的宿舍里,只有很少的幾件衣服,卻放著每一個運動員的訓練記錄。后來她把那些手寫的材料裝了滿滿一紙箱——其中,最新的一張,正是梁小冬生前最后一天,打給舉重運動中心的訓練報告。
在2011年12月7日舉重隊赴天津薊縣軍訓后,隊里訓練量已經開始加大。按照國家舉摔柔管理中心領導的要求,舉重隊在原本訓練的基礎上,每晚7點再加練一個時間段。
梁小冬不但負責男子舉重隊第三訓練組,還要負責所有湖南籍運動員的訓練、起居。甚至情緒。所以十多位運動員每天的狀態,他幾乎都要過問。有時候,男隊下午訓練完,他干脆就呆在訓練館里,等著看接下來女隊的訓練。
在身邊人的描述中,梁小冬幾近“工作狂”,“剛到長沙的時候,每天都要去看運動員出操”,“從外面臨時請來的隊醫,他也事事關心”。
2009年的全運會上,作為中心主任的梁小冬還曾親自掛帥,帶領舉重湘軍創歷史地在第11屆全運會上斬獲5金。
春節前,同在教練組的湖南省舉重管理中心副主任賀益成曾勸梁小冬,要把心態擺好,身體還是自己的,但那時的他“就像入了迷一樣”。
對于各省來說,一枚奧運會金牌將被算作兩枚全運會金牌,計入來年的全運會排名——而這些,都將被算入各省的“業績”。2013年的第12屆全運會,湖南提出了“保證全運會十強”的口號,而“舉重是湖南體育的一面紅旗”。這就意味著,這面“紅旗”需要沖在最前面。
奧運金牌的爭奪,在國家隊內已經開始。按照奧運會的選拔標準,4月份全國錦標賽的成績將占總成績的50%。這意味著,湖南的運動員只要在錦標賽奪冠,幾乎就可以確定有資格代表中國參加倫敦奧運會。
“各個省的強手都在這,領導都在這,無形中就有很大的壓力。”賀益成說,“倫敦奧運會,責任確實大、壓力確實大,隊里的情況不是很好。像龍清泉是必須拿冠軍的。不拿冠軍對湖南是個很大的損失”。
此前的一段時間里,龍清泉的成績和情緒出現了波動。為了方便照顧這位重點隊員,在去世前13天,梁小冬剛剛住進了龍清泉所在的運動員宿舍,睡在了其中一個小臥室里。
在龍清泉眼中,梁小冬為人細心,經常跟隊員們打成一片,在看隊員訓練的時候,會主動幫忙加杠鈴片。“這樣的領導,在我見過的里面,這是惟一一個。”
2011年世錦賽,梁小冬在隊里發了惟一一次脾氣。當時,其他各省的隊員都放假回家,只有湖南隊員被要求留在國家隊訓練。隊員們有意見,鬧著要回家。梁小冬甩下了一句“狠話”:“行吧,你們回去,我們就都回去(不干了)吧!”
“很遺憾”
去世前半個月,梁小冬曾對一位到北京采訪的湖南記者說,“說實話,我在永州干得會更舒服些。”
那次調職,是梁小冬職業生涯最后一次改變。2008年,時任湖南省舉重管理中心主任周均甫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免職,省體育局急需一位熟悉舉重的人接管此職。已經當了5年永州市體育局局長的梁小冬臨危受命。
梁冠男記得,在家里的時候,父親也為這次平級調動矛盾過一陣,畢竟舉重管理中心主任要承擔更多全運會、奧運會的爭金任務,留在永州則要輕松許多。
1982年,從湖南師大體育系畢業的梁小冬,被分配到永州市江永縣體委。在當年這個只有25萬人口的山區小縣,惟一的體育設施是一個破舊的籃球場。游泳運動員出身的梁小冬不得不改行做舉重教練——畢竟舉重只需要一副杠鈴、一塊場地。
梁小冬的父親是當時的江永縣體委副主任,這似乎為他提供了一些“便利”——江永縣體校騰出一間破舊的瓦房,讓他組建全縣第一支業余舉重隊。
那幾年,舉國體制下的中國舉重在世界賽場初露鋒芒:1979年,吳數德在第33屆世界舉重錦標賽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個舉重世界冠軍。5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曾國強為中國奪得第一個奧運會舉重冠軍。
當年的梁小冬意識極為超前,1987年第一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之前,他就開始招收女子舉重運動員,其中就有后來的女子舉重世錦賽冠軍廖素萍。
在縣體校的5年里,由于沒有專業的“訓練館,”梁小冬在地上挖了兩個坑,墊上木頭,然后拿著鐵棍和水泥自制的“杠鈴”,帶著隊員們站在上面一遍一遍做動作。
廖素萍至今記得,“杠鈴”摔在地上,鐵棍會發出刺耳的聲響。有時候杠鈴摔斷了,梁小冬就自己跑去找電焊工修理。體校沒有食堂,梁小冬就讓妻子余小英每天為學生們做飯。
在梁死后,他的另一位學生墨慧玉總會想起當年的另一幅畫面:一次去山東比賽回來,舉重隊買不到火車票,梁小冬帶著小運動員,鉆到火車座椅下,“躺著”回到了湖南。
對于當年的那些基層教練來說,小隊員是他們的寶貝、他們的夢想,甚至是他們的賭注。有的教練花上六七年培養一撥運動員,卻沒有一個“能出來”,只能再花六七年重新來過。——而“能出來”的標志,唯有獎牌。
對于訓練,“自學成才”的梁小冬似乎很有一套。從1986年的湖南省運動會開始,他帶領的舉重隊連續15年獲得團體冠軍。這位“業余教練”也從1986年那次省運會一戰成名,先后出任零陵地區體校舉重教練、永州舉重隊教練。當時省里的專業教練一直不服氣:“怎么讓一個外行人贏了我們!”
樂茂盛一直覺得梁小冬是自己的伯樂。1988年,梁小冬把“當時連杠鈴都不怎么會舉”的樂茂盛招到了永州,并用了一年時間把他推薦到了省隊。1997年,樂茂盛奪得第八屆全運會男子舉重59公斤級冠軍,從而一“舉”成名。兩年后,他又在世錦賽折桂,開始了在62公斤級挺舉項目上近十年的稱雄。
不過,2000年后的樂茂盛更像個悲情英雄。在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樂茂盛在悉尼和雅典奧運會上兩次與金牌失之交臂。“當時從上到下都說‘樂茂盛必須拿冠軍’。”梁小冬死后,樂茂盛甚至會懊悔,“拿到就好了,拿到了我們梁老師就不會去(北京),就不會死了。”
現在,樂茂盛負責湖南舉重隊的產業開發。為了給并不受廣告商重視的舉重項目拉贊助,這位當年的世界冠軍不得不拉下面子,“把老板陪高興了,人家才給你點兒錢。”另一個讓人慨嘆的是,在如今的湖南舉重隊,一位世界頂級舉重運動員的月工資,還不如某羽毛球明星一場比賽的出場費——“拿金牌”成了他們運動員生涯惟一的出路。
在梁小冬的女兒梁冠男的印象里,對于當年樂茂盛與金牌的失之交臂,父親似乎沒對自己說過“一定要拿奧運金牌”之類的話。她記得,樂茂盛輸掉那兩場比賽的時候,梁小東只說了一句:“很遺憾”。盡管如此,在2月1日長沙的梁小冬追悼會上,湖南人還是掛起了一幅挽言:“英倫金牌祭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