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讓自己“窮”起來
湖南新邵“炫困”,引起輿論嘩然,不過在現實中,因為國家扶貧資金和優惠政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各類“貧困”帽子已成為地方謀求發展爭取的金字招牌。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沈穎
湖南新邵“炫困”,引起輿論嘩然,不過在現實中,各類“貧困”帽子已成為地方謀求發展的金字招牌
新邵縣政府官網在文章《新邵成功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中,以“歷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通過兩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來形容“成功納入”的不易。
因為扶貧資金和優惠政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湖南江華縣出現了先努力脫貧,又努力戴“貧困”帽的怪現象。
窮帽子?金帽子! (趙國品 東方IC/圖)
“熱烈祝賀新邵縣成功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成為新時期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春節期間,這則落款為“中共新邵縣委、新邵人民政府”的LED宣傳標語,讓人們又一次領略了貧困縣的“炫困”。
10年前,與新邵相鄰的邵陽縣也曾有過類似的“炫困”。當時,為了慶祝成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城放鞭炮,竟致煙花爆竹脫銷。
面對“炫困”,輿論嘩然,痛斥現行扶貧制度乃至呼吁“取消貧困縣”之聲不絕。然而,這一切真的是“貧困縣”之錯嗎?
“我們不爭,其他地方也會爭”
盡管新邵縣縣委宣傳部部長楊小凌向媒體表示“炫困”是企業自主行為,與縣委、縣政府無關,但是要想消除公眾的疑慮顯然很難。
2011年底通過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指出,今后10年,將“把武陵山區等11個連片特困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作為今后十年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新邵縣被列入國家武陵山區集中連片扶貧攻堅重點縣,是在2011年11月29日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和新邵縣一起進入這個名單的,還有邵陽市的隆回、邵陽、武岡等7個縣市。邵陽市所屬9個縣市中,只有邵東縣不在名單中。
這一名單所依據的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規劃于2011年10月獲得國務院批復。
如果單純從地理區域看,湖南省內屬于武陵山區的,只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張家界市、常德市所轄區域,這次進入名單的邵陽、婁底部分縣市,并不在武陵山區范圍內。
在2010年中國民主建國會湖南省委員會的一份調研報告中,曾專門提出建議“將邵陽市整體納入(武陵山)協作區范疇”。該報告指出,國家為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所制定的規劃初稿中,并未納入邵陽縣、新邵縣、邵東縣。
婁底某縣的一位縣委常委,也向南方周末記者坦承,他所在的縣,起初并不在武陵山片區名單之中。在一次縣委常委會上,有人提出要爭取進入這個名單,他還十分驚訝,“從地理位置上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