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巧不讀書
和某些書的偶然相遇,往往在一個人的求知和人生歷程中留下深刻印跡。在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甚至是童年時代,這種相遇,用蘇格拉底的話來說,會激活那些刻在靈魂深處的知識、思想和激情。
責任編輯:劉小磊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沒有巧合就沒有戲劇性的故事。某種程度上,讀書也是如此,和某些書的偶然相遇,往往在一個人的求知和人生歷程中留下深刻印跡。在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甚至是童年時代,這種相遇,用蘇格拉底的話來說,會激活那些刻在靈魂深處的知識、思想和激情。
真正讓我有印象的第一本書,是上小學時在家里偶然翻到的一本通俗《史記》故事,沒有封面,前后也少了好些頁。里面講的是劉邦、項羽、張良等人的故事,非常有趣,我一口氣讀完了。這一閱讀體驗,或許為我日后成為歷史系的學生埋下了伏筆。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崇明
以后慢慢長大,又對文學產生興趣。大學二年級時,偶然翻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癡》,雖然不是很懂,但女主人公的美麗和神秘、梅斯金的單純和脆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996年到北大讀研究生,在一個同學那里看到一本《拯救與逍遙》,里面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讓我多少理解了《白癡》?!墩扰c逍遙》的書名很吸引人,作者的才華和激情令人印象深刻。我第一次領略到基督教的信仰和思想內涵,后來迷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蹲锱c罰》中殺人犯拉斯柯尼科夫和為家境所迫淪為妓女的蘇妮亞一起跪下來禱告的場景,讓我第一次明白救贖的意義;《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伊凡和阿遼沙的對話,讓我感受到信仰和理性、歷史之間的張力和沖突。在虛無主義的逼迫下追問信仰的可能和意義,在阿遼沙、蘇妮亞這些普通人的生命中揭示信仰的艱難和美好,陀思妥耶夫斯基邀請人們在與超越世界的相遇中審視自我。
在讀書中接觸到信仰和宗教的同時,我也開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