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豈是一夜煉就

過去幾年,隨著中國公司通過綠色營銷快速變“綠”,反“漂綠”的陣營也在逐漸壯大。事實上,只有讓綠色成為企業戰略價值觀,成為利潤來源,企業才能真正實現綠色轉型。

責任編輯:曹海東 何海寧 實習生 趙振江 張馨苑 王靜怡

過去幾年,隨著中國公司通過綠色營銷快速變“綠”,反“漂綠”的陣營也在逐漸壯大。事實上,只有讓綠色成為企業戰略價值觀,成為利潤來源,企業才能真正實現綠色轉型。

舶來的“漂綠”

公關總監劉偉峰再也坐不住了。就在上個月,他位于北京的辦公室收到了一份從未聽說過的環保組織發來的傳真。

在外界壓力下,企業想方設法使自己“綠”起來,然而往往適得其反。 (勾犇/圖)

這份傳真件顯示,劉偉峰所服務的一家以“綠色環保領袖”自居的世界500強公司“實際上是個大騙子”。證據是其公布的環保產品數據前后矛盾,一家供應商還上了當地政府的環保黑名單。

這份“有備而來”的傳真讓劉偉峰心頭一緊。他知道,如果傳真說的是事實,那這家老牌跨國公司將很可能背負上“漂綠”的罪名——這是一直努力維護公司環境友好形象的劉偉峰最害怕看到的情況。

“漂綠”(Greenwash)屬舶來詞,最早用來形容公司在綠色議題上言行之間的差距,特指在產品的環境效益或公司的環保實踐方面,有目的地誤導、欺騙消費者。

學者們發現,“漂綠”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國外的綠色營銷運動分不開。在這場運動中,市場上大約10%的產品被標上了“綠色”、“環境友好”這樣的標簽。比如寶潔在那時開始使用可循環使用的容器,麥當勞也在那時起開始使用紙袋做食品包裝。

但綠色營銷在西方僅僅風靡一時,模糊、誤導甚至是赤裸裸欺騙消費者的情況不斷增加,一本名為《Mother Jones》的左翼雜志于是將此定義為“漂綠”,“漂綠”由此聲名大噪。

和十幾年前的西方發展路徑一樣,最近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