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舞者——芭蕾舞劇《尼金斯基》側記
嘈雜聲是《尼金斯基》中出現的惟一“臺詞”,在兩個小時的表演里,舞蹈演員用肢體和足尖,表現了尼金斯基和他身邊人的快樂、悲傷、迷茫、掙扎和絕望。
責任編輯: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彭軍淋
鬧哄哄的上流社會舞廳,衣著光鮮的人們忙著調情說笑、攀附權貴,喧嘩聲淹沒了舞池里肖邦的鋼琴曲。
一片嘈雜中,“瘋子”登場。他走進舞池中央,跳起芭蕾。人群安靜下來。有人禮節性地叫了聲好,有人不屑一顧。“瘋子”毫不理會周遭人的目光,脫掉外衣,赤身裸體,用碎片式的舞蹈動作,追憶往昔的美好時光。芭蕾舞劇《尼金斯基》由此拉開序幕。
《尼金斯基》是一部傳記式的芭蕾舞劇,由德國漢堡芭蕾舞團排演,“瘋子”是劇中主角——波蘭裔俄羅斯芭蕾舞者和編舞家尼金斯基。尼金斯基成名于一戰前,是當時少數能跳足尖舞的男性舞者,他以大跳、急速轉、多次擊腿等高難動作和富有表情的啞劇表演聞名。他是芭蕾史上跳得最高的人,能在空中擊腿十二次,著名雕塑家羅丹也是他的粉絲。一戰期間,他患上了精神分裂,在精神病院中度過余生。他去世后,一位法醫曾解剖他的腿,試圖檢查這位舞蹈天才的骨骼或組織結構有什么異常。
尼金斯基與昔日導師、妻子愛恨糾纏。他的精神世界孤獨絕望,一戰后,在精神病院中度過余生。 (漢堡芭蕾舞團/圖)
嘈雜聲是《尼金斯基》中出現的惟一“臺詞”,在兩個小時的表演里,舞蹈演員用肢體和足尖,表現了尼金斯基和他身邊人的快樂、悲傷、迷茫、掙扎和絕望。
2012年2月10日,《尼金斯基》在上海大劇院連演兩場。演出中場休息,一位觀眾長長吐了口氣,對身邊的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