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新斯諾”——埃德加·斯諾去世40周年之后
在中國,人們認為斯諾是獨立、聰明的記者,更重要的是他對中國不持任何偏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這層關系恰恰是他在美國備受爭議的核心。
責任編輯:袁蕾 李宏宇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彭軍淋 魏晨捷
在遺囑里,斯諾寫道:“美國栽培養育了我。”遺囑還有一句:“我愛過中國。”
斯諾的骨灰,一部分葬在紐約州哈得孫河邊一個朋友家。另一部分,按照他的要求,撒在了中國——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墓碑上刻著“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之墓”。
對斯諾的紀念和研究,北京大學領先于全國。
2012年2月15日,北大舉行了級別頗高的紀念埃德加·斯諾去世40周年的儀式。2005年斯諾誕辰100周年時,北大也舉辦過空前盛大的紀念活動及國際學術研討會。
在中國,人們認為斯諾是獨立、聰明的記者,更重要的是他對中國不持任何偏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這層關系恰恰是他在美國備受爭議的核心。
2006年,加拿大人大山在話劇《紅星照耀中國》中扮演斯諾。在中國,斯諾被認為是“獨立、聰明的記者”,對中國“ 不持任何偏見”。但這層關系卻是他在美國備受爭議的核心原因。 (CFP/圖)
美國對斯諾沒有這樣盛大的紀念活動。在西方媒體從業者當中,斯諾的名聲其實與他在中國的形象正好相反。他們認為斯諾直接參與中國的革命運動(如“一二·九”學生運動),有悖新聞倫理;他與中國革命領袖有著過于親密的關系,令其報道失去了客觀性,甚至是“宣傳工具”。
“我認為斯諾不想作為毛的朋友為人銘記,他只是一個想和中國人民做朋友的人。”洛伊斯·惠勒·斯諾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他愛中國人民,尤其愛那些積極投身對抗蔣介石治下糟糕社會狀況的人。”
“應該說埃德加·斯諾是20世紀頂尖的外國記者之一,《紅星照耀中國》顯然是主要原因。”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行政副校長約翰·漢密爾頓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是近期出版的一本美國駐外新聞記者史的作者,也是斯諾的傳記作者。“斯諾變成了西方批評新聞宣傳的一個便利工具,許多人認為他不是獨立的,他被利用了。”
“當我們說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時候,意思是指,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朋友,是中國共產黨的朋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朋友。”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龔文庠說,他也是北大紀念埃德加·斯諾誕辰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持,“斯諾的遺產,我覺得主要是在政治上的遺產。”
在自家客廳點燃叛亂
埃德加·斯諾原本計劃在中國停留6個星期,最后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