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任何狀態都能回到自己的靈魂中
我是有社會的職務,有中國作協副主席的頭銜,還擔任河北作家協會主席,而且不是一個什么都不干的主席。但是我又覺得我還不是真正的官員,我做的事情跟文學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有間接的關系
鐵凝,河北人,生于1957年。1975年于保定高中畢業后到河北博野農村插隊,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1984年鐵凝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F居石家莊,任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候補委員。主要作品有《鐵凝日記》、《大浴女》等。 鐵凝認為,《笨花》讓自己心安理得;自己有能力協調官員和作家的雙重身份,這一切得益于后天的修養和歷練。她向往飽經滄桑的“美艷和明凈”,不喜歡“老奸巨猾”、“愁云滿面” 鐵凝的長篇小說《笨花》寫了一座以種植棉花為生的村莊的故事。 花是當地對棉花的俗稱,笨花指的是本地棉花;有笨花就有洋花,洋花是美國品種。小說里寫到的這個村子,就叫笨花村。 《笨花》用45萬字寫了94個人的群像,沒有觸目驚心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充滿小說的是細碎的生活場景和民俗風情。小說開頭西貝家一大排人在那兒吃飯,每個人叫什么名字,都有詳細的介紹。對鄉村的景致甚至光線都有精細而溫婉的描述,但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是一個亂世——從上世紀民國初年一直到 1945年,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其時,剛剛沒了皇帝,政權頻繁更迭,異族的入侵,生活在那個亂世的人的境遇和命運產生了巨大的變異。 “我對得起自己的勞動” 南方周末:《笨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