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民主”不容易
2010年3月7日,伊拉克人迎來歷史上第一次由選民直接投票的選舉。選舉比想象的要順利,但政治、安全、生活卻不是投一次票,或者政治家的一番信誓旦旦就能變好的。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邵婧
2010年3月7日,伊拉克人迎來歷史上第一次由選民直接投票的選舉。選舉比想象的要順利,但政治、安全、生活卻不是投一次票,或者政治家的一番信誓旦旦就能變好的。
盡管時快時慢,但伊拉克的一切仿佛是按“時間表”運行的。尤其是和時下的利比亞、埃及、敘利亞正在上演的無序相比。
2011年12月18日,距離這一年結束還有兩個星期的時候,最后一批美軍撤離伊拉克,進入科威特。美軍完成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反復保證的“嚴守撤軍時限”的承諾。
把時間往前推,8月,美軍作戰部隊脫離戰斗啟動了正式撤軍計劃。
2010年3月中下旬,325位伊拉克議會新當選議員們選舉出了總統、總理。
3月7日,伊拉克舉行議會選舉,伊拉克人迎來歷史上第一次由選民直接投票的選舉。這被視為伊拉克人真正開始掌握自己命運。
美軍撤離后伊拉克士兵在街頭巡邏。鐵絲網、水泥掩體成為伊拉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AHMAD AL-RUBAYE/東方IC/圖)
選舉,一個不錯的起點
26歲的穆斯塔法·薩巴赫在一家西方公司設在巴格達的辦事處從事翻譯工作。對于已過去兩年的那次選舉,他至今記憶猶新,“起碼,我們有權利投出自己的一票。盡管最后當選的人也許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我們畢竟發出了聲音。”他說。
那是一次順利得超乎想象的選舉。選舉成功的原因部分得歸功于薩達姆。拜薩達姆常年重視教育投入所賜,伊拉克選民整體素質較高,在沒有國家暴力威脅的情況下,素質高的選民不會輕易為人左右,即使是恐怖組織的襲擊也不行。
選舉結果,沒有一個陣營獲得超過半數的議席,前總理阿拉維、現任總理馬利基和總統塔拉巴尼這三方所控制的議席數分列前三位。阿拉維陣營僅比馬利基陣營多出一席。民主的第一波就是競爭的白熱化。
選舉過后,與很多剛剛走入民主階段的國家類似,有關舞弊的傳聞甚囂塵上。甚至有人指責說,控制政府資源的馬利基一方多印了數十萬張選票作弊。壓力之下,負責選舉組織工作的獨立高級選舉委員會在投票次日對選舉進行了重新計票,一個多月后的2010年4月19日宣布選舉結果有效。所有的舞弊指控均被宣布為查無實據。
在伊拉克,投票是件可以讓人失去生命的事情。投票日前夕以及當天,“基地”等恐怖組織在伊拉克全國發動多起襲擊,試圖阻止人們去投票。
2010年3月3日,最嚴重的一起恐怖襲擊發生在迪亞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