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萬人的“小鎮”謀變
盡管外來工普遍關注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尚無力承擔,但新塘鎮政府已經試圖在原來冷漠疏離的工廠區里,建立起富有人情味的社區。本地孩子和外地孩子,其實并沒什么不同。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謝雪
盡管外來工普遍關注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尚無力承擔,但新塘鎮政府已經試圖在原來冷漠疏離的工廠區里,建立起富有人情味的社區。
在行政區劃上,新塘鎮擁有50萬的外來人口及22萬的本地人口,規??氨戎械瘸鞘?,卻依然按照鄉鎮建制來管理。“我們現有的制度設計,沒有關懷到具體的人,特別是大量的外來人口,如同漂浮在空中的孤島被忽略了。”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何艷玲教授說,“就像大敦村,8萬余名外來工由40余名治安隊員管理,緊繃的弦總會斷裂。”
2011年6月后,增城市政府就已開始了大力整改。措施之一是將大敦村治安隊解散,用同等規模的聯防隊取代,并由新塘鎮派出所管轄,由增城市政府及新塘鎮政府各負擔50%的工資。
新塘牛仔褲服裝廠的女工圍坐在光管燈下剪線頭,她們旁邊的墻角摞著一堆堆幾乎與人等高的牛仔褲。 (熊靖/圖)
措施二是建立“一站三中心”,即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