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心態·精神——如何與漢學家對話
所謂的學術交流,其實包含某種拿不上臺面的“算計”——說白了,有點“勢利眼”。如何做到以平常心看待不同的漢學家,平等相處,既不是“大人”,也不是“鬼子”?
如何做到以平常心看待不同的漢學家,平等相處,既不是“大人”,也不是“鬼子”,值得我們警惕
陳平原,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最近幾年,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很強調跟海外漢學家對話。像北大每年一次的“北京論壇”,請了很多著名的外國學者,高規格招待,每回的開幕式都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上海則有“世界中國學論壇”,也很壯觀。這回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世界漢學大會2007”,更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F在,各個大學對此都很重視,花大力氣引進,最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文學沒有諾獎,別的大獎也行,反正要的就是“國際著名”。我贊賞這種開放的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