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其實這樣想:港陸兩地 看法有異
港陸兩地看法有異:香港給內地人的印象是一個問題多多的經濟病人。但香港人認為,他們為內地貢獻良多。事實是時至今日,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直接投資來源地。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謝雪 沈忱
內地農副產品輸送 香港依賴么?
內地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沒有內地農副產品等輸送,香港人的生活會大受影響。但香港人卻認為,其實他們能養活自己。
例如購買東江水,一直是香港和廣東的一項互利項目。但隨著1990年代香港工業北移,全城用水量顯著下降,香港已大可自足。1998年至2003年期間,香港共計把價值約30億港元的剩余用水排入大海,港媒大呼“倒錢下海”。
而另一個被內地淡化的信息是,香港食用米60%至90%來自泰國,而大量蔬菜入港帶來的副作用之一是加速了香港農業的衰退。
內地“經濟救港” 香港人怎么看?
內地普遍認為自由行是SARS后“經濟救港”的一大舉措。而香港傳媒卻認為開啟自由行的重要動因是中央政府為舒緩市民對當時港府施政失誤的不滿,用經濟力量挽回民心。
“香港本來就向全球開放,現在內地向香港開放只不過是把本來不正常的關系回復平衡。&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