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黃鶴的慈善“生意”
黃鶴,這個曾經的“中國十大人氣校長”、國內“舉債做慈善”的明星遇到了麻煩。也再次說明,單純的激情或者善心,保證不了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它甚至會反過來傷害慈善業。
責任編輯:楊繼斌
編者按:
黃鶴,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挫敗——他甚至連自己的“施主”都得罪了——再次說明,單純的激情或者善心,保證不了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它甚至會反過來傷害慈善業。
我們不認為因為存在問題,就應該讓民間慈善停下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正在受苦,等到有萬全之策再去做、再去改變,與常識相悖。我們呼吁民間慈善組織汲取別人以及自己的教訓,提高組織專業化程度,以安頓每一顆善心、每一分善款,也保護慈善家自己。
成名后的黃鶴經常在各地演講。 (孫純霞/圖)
黃鶴,這個曾經的“中國十大人氣校長”、國內“舉債做慈善”的明星遇到了麻煩,現在,連他的名字都被債主們拿來調侃——“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2012年1月31日晚上,北京一位國企副總張誠(化名)在東方衛視“東方直播室”的節目里看到了黃鶴那張久違了的臉。
電視機里的黃鶴正慷慨陳詞:公益、市場、農民工、陶行知、社會企業……熟悉的話語、熟悉的動作、熟悉的表情。張誠認為,電視里的這個人,已經失去所有的慈和善的光環,他只是一個將自己拖進陷阱的人。
節目的主題正是“舉債做慈善”,片頭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理想主義者”黃鶴,和他的博士后妻子曹明秀,全心投入到救助農民女工和農民子弟學校的偉大事業中,他們欠下了上百萬元的債務。
張誠邊看邊搖頭嘆息。
據調查,張誠并不是唯一對黃鶴失去信任的債主。而欠債,也并不是黃鶴的慈善之路存在的唯一問題。
屢屢推脫的合同
黃鶴起初給張誠的感覺是謙恭、熱情、執著。但一筆筆巨款“打水漂”后,他才發現自己進了一個套。
張誠認識黃鶴是在五年以前,他的妻子與黃鶴在清華大學任教的前妻劉丹是初中同學。
那時的黃鶴尚在行知學校,作為這所京城最著名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他已經成名多時。學校櫥窗里貼滿了關于他的報道。
他們是在一個飯局上認識的。黃鶴給張誠的感覺是謙恭、熱情、執著。后來他知道,黃鶴曾接受過央視王志、鳳凰衛視許戈輝等著名主持人的專訪;而行知學校的董事會成員中,有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副理事長徐永光、現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康曉光、文化部某司前司長……“都是正經做事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誠和妻子應黃鶴夫婦之邀,參觀了行知學校。他被孩子們的窮困和學校的簡陋打動了,決定要做點什么。
當時,從事房地產業的張誠在北京已經有所成就,出生于農村的他想幫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在黃鶴的懇請下,張誠決定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行知學校,承攬該校的改擴建工程。
整個工程造價約100萬元。據張誠介紹,他當時跟黃鶴口頭約定,學校只需出60萬元的料錢,40萬元的工錢等將由張誠以公司名義捐助。
2007年8月,行知學校改擴建工程順利完成。
后來張誠才知道,黃鶴找他時,行知學校正面臨一項大的變動,為了有一個好的形象,才決定在租來的校舍上投資改造。
2007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