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收入倍增計劃”的隱憂
問題的關鍵在于,“國民收入倍增”的成本應主要由誰負擔。如果將之過多轉嫁給企業,大多競爭力不強、且融資困難的中國企業將雪上加霜,中國自主產業的培育將更加困難。
2月8日,中國國務院批轉《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稱,“十二五期間,最低工資標準將年均增長達13%以上”。規劃稱,“要深入推進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
按此計算,未來5年內中國最低工資有望“倍增”,人均工資亦有望成倍提升。經過30年發展,中國是否已臨近“充分就業”階段(即所謂“劉易斯拐點”),可謂見仁見智。瑞穗綜研的統計顯示,在勞動力從過剩向短缺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的工資水平的確在提升。剛加入WTO的2001年,中國人平均年收入為15.9萬日元,日本為454萬日元,收入差距達28.5倍;但到了2010年,中日GDP總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