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自供:十年等來掘金時
十年不溫不火,一朝全國爆紅。因為一個陌生的詞匯“PM2.5”,價值百億的空氣凈化市場的大門正在被打開,但爭議與質疑也喧囂直上。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張馨苑 王靜怡 趙振江
灰霾催熱凈化生意 百億市場暗流涌動
十年不溫不火,一朝全國爆紅。因為一個陌生的詞匯“PM2.5”,價值百億的空氣凈化市場的大門正在被打開,但爭議與質疑也喧囂直上。
灰霾大生意
灰霾天氣終于有了受益者——那些一直苦于打不開銷路的空氣凈化器廠家。
北京市民郭杰軍是最早一批愿意為空氣凈化器掏腰包的人。從2011年10月PM2.5污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起,38歲的郭杰軍先后花了2萬元買了4臺空氣凈化器,機器越用越多,機型不斷增大。
灰霾天氣催生了百億空氣凈化市場,所有公司都想抓住這次產業爆發的機會。 (曹一/圖)
過去四個月,像郭杰軍一樣希望“空氣自供”的消費者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種外觀看上去由“一排過濾網+一個風扇”組成的新興家用電器,正被很多中國家庭當作救命稻草。
“元旦春節是傳統銷售淡季,但過去幾個月亞都的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出現了貨源緊張、產能不足。”空氣凈化器廠商亞都公司總裁文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不僅亞都,據遠大集團提供的數據,2011年下半年,遠大的空氣凈化機銷售量同比增長了300%,其中污染嚴重的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銷售額增長最快。
所有人都想抓住這次產業爆發的機會:按照亞都、遠大提供的數據,二者市場份額均在30%左右;飛利浦、松下、夏普為代表的國外品牌則已經擁有一部分擁護者;美的、海爾等知名家電品牌也在積極進入空氣凈化行業。據了解,目前中國從事空氣凈化器制造的企業已經驟增至數百家。
不僅如此,還有源源不斷的新入者。2011年5月,合肥市宣布要建立我國一次性投資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