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城墻的一波三折
沉睡千年的古城墻昭然醒來,迎接它的是“中國頂級豪宅”建筑項目和湘江防汛風險的雙重壓力。古人的遺產,成為現代城市的難題。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趙振江 張馨苑 王靜怡
驚現,保衛,遷址?
沉睡千年的古城墻昭然醒來,迎接它的是“中國頂級豪宅”建筑項目和湘江防汛風險的雙重壓力。古人的遺產,成為現代城市的難題。
一段堪稱長沙最古老的城墻遺址已在地下安穩近千年。然而,當它蘇醒后,如何在一個加速前進的現代城市中活下去卻變得捉摸不定。
2012年的2月,這場古城墻保護風波進入爭論高潮,市長張劍飛也涉身其中。而因湘江汛期防洪需要,古城墻也可能面臨著遷址保護的命運。
這道120米長的古城墻的去留,攪動著長沙城的敏感神經。 (柳肅/圖)
打著燈籠都找不著的寶貝
2011年9月,湘江之濱,號稱“中國頂級豪宅”的長沙萬達公館即將破土。
依照長沙市《關于加強地下文物調查勘探及考古發掘管理工作的通知》,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行政區域內,用地面積逾二十畝的建設項目,必須首先進行文物勘探。一段古城墻遺址就此露出真容。
據長沙市文物局初步考證,這段長約120米的古城墻跨越宋、元、明三代。在湖南省博物館原館長熊傳薪看來,這樣的城墻在全國也屬罕見,“雖然西安、北京也有許多古城墻,但往往拘泥于某一歷史時期,像這樣歷代修繕、疊加的城墻并不多見。”
于長沙而言,如此古老的城墻現身更屬首次。由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和1980年代以來的無序開發,長沙市的歷史建筑已經瀕于滅絕,僅存的少量古建筑最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