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酒戰

一條赤水河,兩個釀酒鎮。擁軍、特供、白酒銀行……醬香型白酒的財富神話,也與“紅色文化”及中國特色的官場文化息息相關,也就是“跟著領導的口味走”。

責任編輯: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條赤水河,兩個釀酒鎮。擁軍、特供、白酒銀行……醬香型白酒的財富神話,以充滿中國特色的方式在這里上演。

在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無論出租車司機、摩托仔還是酒廠工人,儼然都成了“推銷員”。他們會熟練地詢問來客“付多少訂金”,并主動介紹“能調出好酒的廠子”。在令人昏昏欲睡的長途客車上,每一筆可能的生意都讓無處不在的“推銷員”們激動起來。

這個鎮上,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說有三百多家酒廠,但行業內的統計數據是上千家。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私人作坊。

一河之隔的另一個小鎮——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同樣熱鬧,卻是另一番景象:“領頭羊”郎酒正在統一建設,煙囪豎起來了,七八棟大型廠房也已搭好了骨架,約40個足球場大小的新生產區已在峭壁上鋪開。

美酒河石刻,石刻下方的河水是流經遵義茅臺鎮的赤水河。 (馮進/東方IC/圖)

這兩個小鎮都在做同一件事:釀酒,而且是醬香型白酒(簡稱醬酒)。這種香味獨特的白酒,近年深受市場寵愛。2010年,占白酒總產量2.5%的醬酒貢獻了行業15%的銷售額,利稅更達行業的30%以上。而醬酒老大貴州茅臺,多次提價后,一瓶兩千多元卻依然供不應求。

銜接川黔邊界的這兩個醬酒小鎮的,是因當年紅軍“四渡赤水”而為人們所熟知的赤水河。河的兩岸是懸崖峭壁,平地難尋,中間的河谷卻海拔很低,被視為是“不可復制”的醬酒釀制環境。

而醬酒的火爆,也與“紅色文化”及中國特色的官場文化息息相關,也就是“跟著領導的口味走”。

領導的口味

“中國有個風氣,領導喝什么酒,下面也喜歡喝什么,一級一級就這樣由上往下傳了。”

二郎鎮至今留存著大量“紅色印記”。若從河對面望過來,這里清晰地分為兩部分:北邊是高低不一的樓房,南邊則是灰白相間的舊屋。

九十余間舊屋上大多掛著“紅軍駐地遺址”或各軍團司令部舊址的牌子,有的木板上還寫有“浮橋門板”字樣,乳青色的石板路已被命名為紅軍街。1935年春,紅軍四渡赤水時兩次經過二郎,家家戶戶都曾住滿紅軍。

茅臺鎮也曾是紅軍駐地。當地流傳的故事說,當時紅軍部隊缺醫少藥,就用茅臺酒擦腳療傷、消毒解乏,還在此發布了長征期間惟一一張保護民族工商業的布告。解放后,茅臺被定為“國酒”。

“這么偏僻的地方,沒有紅軍,誰也不知道茅臺和郎酒,所以我們兩家跟軍隊都有千絲萬縷聯系,”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么多年來,軍隊和高層領導對醬酒一直有種特殊的愛好。當然除了歷史原因外,也跟產品本身有關系。”

中國食品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八十多歲的白酒界專家曾祖訓也表示,醬酒從釀造到出售一般需5年,最短都要4年,相比只需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