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清醒的國際化”
國際化不僅是產品,更重要的是企業戰略布局的國際化、供應鏈的國際化,資本、管理團隊、人員等整個企業的資源配置國際化。我們整個國家的企業的國際化道路都還很漫長。
責任編輯:肖華 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劍鋒
我在國際基金工作十多年,所在的基金與投資的企業,從資金來源、業務模式、退出通道、監管規則等來看,都是國際性的。所以我長期關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在現階段,中國的國際化進程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先說民營企業。過去常見的對國際化的理解是把產品賣到國際市場上去,那有點自欺欺人——鄉鎮企業把塑料花賣到非洲去,就叫國際化了?
要知道,產品只要是在自由貿易的體制下,都是可以自由流動的,而且此前的產品國際化通常不是中國企業自己打出去,而是有中間商來運作的,是“被國際化”。
國際化不僅是產品,更重要的是企業戰略布局的國際化、供應鏈的國際化,資本、管理團隊、人員等整個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