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楊德昌啟示錄

因為不愿意把心血結晶《一一》犧牲在臺灣畸型的發行制度之下,情愿選擇不在電影出生的地方上映,除了是對現實的抗議,這個動作是不是也可以被視為楊德昌性格反叛的例子?

  知道楊德昌走了的這幾天,我剛好在臺北做《西游記》舞臺劇的劇本。談的是孫悟空的性格典型。一般人對孫悟空的印象是反叛、顛覆。不論是上天下海、斬妖除魔,他都有無窮能量。只是爭議性正也在于他的能量為誰服務——由于取西經是唐太宗下的旨意,護送唐玄奘上路的動作便有被制度收編之嫌,與他早期怒犯天條的型像差天共地。但若細心把孫悟空整個生平拆解開來,其實它也不是占士甸——「為了反叛而反叛」無疑更能觸發人們不甘太過平凡的幻想,但對于孫悟空,他每次發難都是沖著某些目標,例如愚昧、八股的強權,或者整個權力結構,又稱制度。

如是,很難很難不聯想到楊德昌。因為不愿意把心血結晶《一一》犧牲在臺灣畸型的發行制度之下,情愿選擇不在電影出生的地方上映,除了是對現實的抗議,這個動作是不是也可以被視為楊德昌性格反叛的例子?

答案就在七部他所拍過的長片里,因為沒有一部不是深埋著「反叛」的因子。每一部都是藉主角的行為、命運來反映歷史與社會如何對他們構成壓逼,「物極必反」成了故事的爆炸點,之前的鋪排便是導演安排的導火線。而反叛的目的,總是因為不自由的人想得到自由,沒有自主權的人要爭取自主。

像,上世紀八○代初臺灣女性的自主意識逐步抬頭,他的《海灘的一天》(83)和《青梅竹馬》(85 )便以張艾嘉、胡茵夢、蔡琴的故事折射出新舊時代、家庭和社會文化的沖突矛盾。張艾嘉和蔡琴都是扮演家中有著支配性權威父親的「黑綿羊」,分別僅在一明一隱,張艾嘉私奔,蔡琴卻把獨立的思想收藏在逆來順受的背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