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何以至此
自建設國際旅游島以來,整治方案年年有:海鮮排檔方面,“依法查處價格欺詐宰客等違法行為”;出租車方面,“嚴防駕駛員與消費點勾結”;深挖“黑車保護傘”;旅游委方面,大力打擊“零負團費”……方案法規的框架全在,只是必要的時候,才得以實施。暴風驟雨的整頓過后,三亞旅游業的現狀往往是,黑車、填坑、回扣依然大面積存在,維系著這座旅游城市灰色的生態平衡。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徐麗 謝雪
運動式旅游,運動式治理
又是富林海鮮。富林漁村此前已被列入海鮮排檔D類(嚴重失信類)進行監管。2012年春節,富林再次東窗事發。對三亞旅游業群起而攻之的檢舉揭發,在“海鮮宰客門”后到達了又一個頂點,黑車、黑導游、黑店成為投訴的重災區,而面對扎堆的游客和基礎薄弱的管理隊伍,力爭建設“國際旅游島”的三亞正面臨大考。
2007年2月17日,農歷大年三十,時任三亞市委書記江澤林曾以一個普通市民身份,親身體驗市區交通,結果坐出租車時被司機“宰”了6.4元。之后,時任三亞市長陸志遠在三亞灣吃飯“偶遇”宰客,寫著363元的總價,酒店卻要求顧客必須支付863元。
一把手被“宰”后,集三亞公安、綜合行政執法、交通、工商、旅游、法院、檢察院等部門之力,三亞市場被猛地整肅一番。
每年旅游季,兩倍于市民人數的游客涌入三亞,讓已經落后城市發展速度的市政管理更加瀕臨崩潰。對于交通、工商、城管來說,春節是他們最難熬的一個月。 (CFP/圖)
2011年4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