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90后”物語:小清新、賣萌、天然呆
70后、80后讀大學時,他們的父輩尚未完成原始財富積累,誰貧誰富不大明顯;而90后進入大學時,有很多已是“銜著金湯匙長大的官富二代”了。優渥生活帶來的也并非全是壞事。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謝雪
不受約束的一代人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師陳偉的眼里,70后、80后讀大學時,他們的父輩尚未完成原始財富積累,誰貧誰富不大明顯;而90后進入大學時,有很多已是“銜著金湯匙長大的官富二代”了。
如今,常有學生開著寶馬車上學,而他騎的是5年前花1000元買的自行車。
優渥生活帶來的也并非全是壞事。在北大教師胡續冬看來,生長于互聯網、優渥家庭與全球化浪潮中的90后,能更自由地穿梭于東方與西方、主流與非主流、現代與后現代之間,更善于利用技術,也更有“怪異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一門文化通選課,胡續冬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介紹巴西最大城市里約熱內盧的作業。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名學生竟交了一篇“穿越式的報告”:若干年后,李白轉世投胎,流落巴西,以唐人的眼光及古文的文風,對異域的南美風物作了別樣的剖析。
與富足生活、高速網絡相伴而生的,是90后一代的自我意識的崛起。他們更加自我,也更加開放而開明。
華中師范大學的一家超市里,十余種不同品牌的盒裝避孕套,擺在了收銀臺旁一米,伸手可取。該校一名研究生吳達說,四五年前,避孕套還不會那么顯眼,關于性的話題及討論,“也不會像今天那樣被擺上臺面”。
活在手機與網絡里
自90后步入大學,在一所大學里以縫補衣服為業的朱永芳,感覺工作“更有挑戰性了”:裝飾物越來越多,縫補更加困難;布料從單一的棉布、牛仔布,悄然增加了羊絨、皮衣;就連店里所用的絲線,也從前幾年的10余種顏色,飆升到了現在的130余種顏色。
同在校園修鞋的丈夫,也極少再修補那些破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