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體驗者拷問民間地震預警

一個海歸博士后,一個民間研究所,五百多個體驗者以身試震,65次預警彈無虛發,是否可以創造中國地震預警的奇跡?地震預警不是預報,它是與地震橫波賽跑的系統,為地上的人爭取數秒的逃生時間。

責任編輯:何海寧 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趙振江 張馨苑 王靜怡

地震預警不是預報,它是與地震橫波賽跑的系統,為地上的人爭取數秒的逃生時間。

一個海歸博士后,一個民間研究所,五百多個體驗者以身試震,65次預警彈無虛發,是否可以創造中國地震預警的奇跡?

數月來,縈繞在章旭玲腦際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汶川大地震前就有了地震預警系統,那會減少多少遇難者?

她是四川都江堰市防震減災局工作人員。汶川地震救援時,她發現不少遇難者被壓死在一樓,與安全地帶僅一步之遙,“哪怕能提前幾秒鐘預警,他們都不會死”。

自2011年9月份以來,章旭玲等五百多個人和學校成為一家民間研究機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研制的地震預警系統的體驗者,他們至今共收到65次預警播報,減災所宣稱無一次預警“誤觸發”。體驗者們認為,這一預警系統可在數秒內讓很多人跨出死亡。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都預警中心,王暾在介紹這套“救命”的系統。 (南方周末記者 鮑小東/圖)

39秒的逃生時間

2012年2月18日,正坐在成都一家茶館的李巖(化名)先后接到兩條手機信息:前一條是減災所發出的預警信息,顯示20時9秒平武發生2.8級地震,橫波還有39秒達到成都。

第二條信息來自四川地震臺網,內容與第一條相似,但比減災所滯后一分鐘,當時地震已經結束了。兩者不同之處是,四川地震臺網是在地震完全結束后的快速測定,而減災所的信息是提前預警。

地震縱波和橫波速度不同,縱波速度快,破壞性很小,如同“善”的化身,它要趕在破壞性強的橫波到達前,將地震信息“報告”給地上的人。預警系統就是接納“善意”的設備。

自2009年以來,減災所在汶川地震兩萬平方公里的余震區布置了102個預警儀,每個預警儀相隔約15公里。密度遠大于全國地震臺密度。

當縱波發生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