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知書知禮的士人教育
其實讀書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可以無恒產而有恒心,便因其個人也重視修文德。一言以蔽之:知書知禮不能僅是輔助的通識,本應是士人教育的目標。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雨
知書知禮不能僅是輔助的通識,本就是士人教育的目標
前曾說到,錢端升不滿昔年教育家侈談“職業教育”而忽視“士人教育”,視之為“士風不振”。而士風不振的后果,必然是世風不振。蓋“士愈多,則世愈盛,而國愈治;反是,則世愈衰,而國愈亂”。正因歐洲比美國更重視士人教育,那里“操政權者,大都為士人,間亦有大儒”;而美國的執政者,“少數士人及法家而外,多農工商之流,而商人之權勢尤大;故雖國強民富,而政調總帶鄙俗之氣”。中國后來政局惡劣,也因“所謂新人物之中,亦絕少讀書知禮之人”。
在新舊之爭激烈的時代,敢說中國傳統好的人,多為因留學而獲得“免疫”身份者。錢端升對中國古代教育的看法,就與陶希圣迥異。他以為,&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