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大爭論

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一篇詳細講解如何制造具有高度傳播力病毒H5N1的論文,這件事在科學共同體內外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是防止科學研究結果被恐怖分子利用,還是對學術自由的干涉?

責任編輯:朱力遠

危險的論文,還是危險的先例?

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一篇詳細講解如何制造具有高度傳播力病毒H5N1的論文,這件事在科學共同體內外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2012年2月17日接近中午,幾只海鷗從溫哥華會議中心巨大的落地窗外掠過,明亮的會議中心里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2012年會正在召開。美國《科學》雜志的主編布魯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博士坐在一間會議室里告訴到場的記者,他不會把那份“危險”的論文放在公文包里隨身攜帶,事實上,他和同事們已經把論文在電腦上做了加密保管,并且告訴每個人銷毀紙質版本,包括論文審稿人,以防止信息泄漏。

艾伯茨的這場新聞發布會是年會臨時增加的項目,它完全就是關于那份論文的。那么,是什么論文讓《科學》雜志如此如臨大敵?事情還要從四個月前說起。

當前的狀況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生物恐怖主義是一個現實的擔憂,而大自然則有能力實施更大的破壞。 (CFP/圖)

去年,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er)的榮·費奇(Ron Fouchier)及其同事向《科學》雜志提交了一份研究論文,在這篇文章里,他們報告成功地在實驗室里面通過對禽流感(H5N1)病毒進行基因改造,讓它們變得很容易在哺乳動物雪貂之間傳播。在他們的研究里,病毒基因只要經過五次變異,便可達到最終效果。這五種變異此前已經分別在自然界中獨立觀察到過。無獨有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流感研究者河岡義裕及其同事也向另一本權威科學雜志——英國的《自然》——提交了一篇文章,報告了類似的研究。

“到今天為止,H5N1病毒還沒有在人類之間傳播。一些專家聲稱那是不可能的事。”河岡義裕在后來的一篇評論中說,“我的團組和榮·費奇領導的研究顯示,H5N1病毒有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播的潛能。”

然而,由于兩篇文章中直接涉及改造病毒的實驗細節,使得它們成為了可能的雙刃劍式研究,美國國家生物技術安全顧問委員會(NSABB)于去年10月介入審查。這支委員會成立于2001年美國遭到的炭疽襲擊之后,由數十名科學家組成,為的是防止科學研究結果被恐怖分子利用。

到了12月,顧問委員會給出了他們的建議:鑒于這些發現對于公共健康和科學共同體的重要價值,建議發表其基本結論,但不包括草稿中方法學的和其他細節,以免“尋求制造傷害的人能夠重復那些實驗”。

這是美國國家生物技術安全顧問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第一次發表此種建議。它立即在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科學家認為,這一審查行為是對學術自由的干涉。而顧問委員會亦承認,這種建議是生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