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軍基地要回來的,沉思戰爭之所

佐喜真美術館可能是世界上離軍事基地最近的反戰美術館。收藏的資金,甚至美術館的建成,某種程度上又得益于在沖繩駐扎的美軍基地。

責任編輯:袁蕾 姜弘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彭軍淋 陳鋆 孟雨蒙

到了位于沖繩的佐喜真美術館,就能看到美軍基地的鐵絲網。這可能是世界上離軍事基地最近的反戰美術館。

“我是因為我們家的墓在這邊,才在這里建美術館的。”2012年1月30日,美術館的主人佐喜真道夫站在美術館二樓天臺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佐喜真祖先的墓碑屬于龜甲墓,最早從中國福建省流傳而來,戰爭時期很多居民都躲在這些墓穴里,“大家都非常喜歡這些墓”。

在這個天臺上,可以俯瞰美國的普天間陸戰隊航空基地。這一設計,被英國的《經濟學人》稱之為“略帶惡意但同樣具有反戰思想的作品”。

佐喜真美術館的常設展覽,一是德國左翼版畫家珂勒惠支的作品,一是日本反戰畫家丸木夫婦的作品,這些都是佐喜真的個人收藏,所有作品都跟生死和戰爭相關。

沖繩和平祈念公園的圣火。公園的墓碑上鐫刻了二十幾萬沖繩之戰死亡者的名字,有日本人、美國人、韓國人。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

石垣島上的唐人墓紀念的是1852年赴美華工船上暴動的遇難者。 (南方周末記者 袁蕾/圖)

收藏的資金,甚至美術館的建成,某種程度上又得益于在沖繩駐扎的美軍基地。

沖繩官方對佐喜真美術館的介紹是:“一個從美軍基地要回來的,沉思戰爭之所。”

只收反戰作品

佐喜真美術館整個建筑的外墻用堅固的石材筑成,美術館入門處的布畫也是一幅作品,綠葉是一架架軍機、紅花是一個個降落傘。

中心展廳是德國左翼版畫家珂勒惠支的作品。珂勒惠支是20世紀著名的“悲苦生活的畫手”,經由魯迅的介紹為中國人熟知。她出身貧民,兒子、孫子先后死于戰爭,她一生都在不停地畫貧苦的工人、逼近的死亡、飽經磨難的母親,對亞洲的版畫藝術影響甚巨。

擊打太鼓的日美混血少女。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

“西撒”是沖繩的吉祥物。 (南方周末記者 袁蕾/圖)

1931年2月,左聯柔石等被殺后,魯迅特意從上海德國書店購得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犧牲》,刊登在正要創刊的左聯刊物《北斗》上,以此來紀念他們。那是魯迅第一次介紹珂勒惠支的作品。1936年,魯迅帶病自費編印出版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親自設計版面,甚至自己裝訂。他在序言中對珂勒惠支推崇備至:“在女性藝術家中,震動了藝術界的?,F在幾乎無出于凱綏·珂勒惠支之上。”

1960年代主修中國近代史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