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是國家,祖國是祖國朋霍費爾與馬丁·路德·金
當在電視上看到金領導十萬人向華盛頓進軍時,總統不禁贊嘆:“他太棒了!”當權者對反對派如此欣賞,在世界歷史上是極少見的
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與他的國家的建國原則并沒有根本性沖突;非暴力斗爭能夠節節獲勝,也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政治土壤。金的斗爭得到肯尼迪總統的支持,當在電視上看到金領導十萬人向華盛頓進軍時,總統不禁贊嘆:“他太棒了!”當權者對反對派如此欣賞,在世界歷史上是極少見的。 朋霍費爾 馬丁·路德·金
朋霍費爾采取與馬丁·路德·金完全相反的手段,也是與自己的初衷完全相反的手段——一種個人或少數人密謀的、暴力的手段去保護他的信仰;因為環境不能提供任何其他手段給他選擇。與其說他的反抗的手段是他所選擇的,毋寧說是國家事先代替他作出了選擇。
祖國與國家,對朋霍費爾來說是分裂的;而對金來說,則疊合到了一起??墒?,他們身在不同的國家,卻擁有同一個祖國。這個祖國,就是他們的信仰,背負的十字架。
在德國,他用暴力的方式保護信仰
有一本朋霍費爾的傳記,叫《力阻狂輪》。這名目,令人立即想到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成語:“螳臂擋車”。書名出自朋霍費爾書信里的話,表達的是一種自我犧牲的決心和勇氣;換成我們的成語,意思卻剛好相反,變成對一個人的信念的譏嘲了。
不過,從朋霍費爾的行為來看,委實是一只不自量力的螳螂。他抵擋的,全是以個人能力根本無法戰勝的龐大的事物:國家政權、帝國教會和戰爭。
朋霍費爾于1906年2月4日出生于德國的一個優裕的知識分子家庭,17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