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的動物生意
譴責向左,資本向右
片仔癀、東阿阿膠、云南白藥、同仁堂等公司都需要犀牛角、虎骨、羚羊角、麝香、熊膽、牛黃等取自珍稀動物活體的原材料入藥。這些歸真堂的“榜樣”們,股價、藥價一直逆勢上漲。
由于被指責虐待式“活熊取膽”、從事一門制造痛苦的生意,擬上市融資規模不過數億元的福建歸真堂,正陷入輿論的四面楚歌中。
被眾多名人聯名抵制、公眾在微博上用“滾”字圍觀之際,2012年2月18日,歸真堂宣布,福建“歸真堂”黑熊養殖基地將兩次向媒體記者和公眾開放。邀請函特別強調:“特別歡迎亞洲動物基金及其他動物保護組織派員參與。”
但風波難平,這場上市阻擊戰依然在發酵,而A股市場中其他從事動物藥材生意的公司身影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福建泉州市惠安縣“歸真堂”熊場,一頭即將被采集膽汁的黑熊,透過籠舍張望著?;\外,許多企業把它當成“搖錢樹”。 (賈代騰飛/圖)
“特批”的熊場公開
這一次,歸真堂顯然有備而來。2012年2月22日開放日,兩百多名記者首次見證了取膽的全過程。
在歸真堂位于福建惠安黃塘鎮的養殖基地內,工作人員在引流籠里放入食物,黑熊便“自覺”地趴下進食。工作人員先對黑熊腹部的瘺口消毒,再用一根約15厘米長的引流管擠壓瘺口并與膽囊對接好,棕褐色的膽汁便順著引流管流到杯子里。取膽時間約有15秒,此間黑熊一直看似安靜地進食。
“這就是無管引流。”負責歸真堂技術管理的總經理陳志鴻說,此前,每頭3歲以上,體重超100公斤的黑熊,要先接受一個“人工造瘺”技術——先把膽囊皮從肝臟附近牽拉到腹壁,從膽囊上切下片做成管子,再縫合在腹壁上,造出一個瘺口。“這項技術是我們的專利。”
不過,歸真堂的老對手亞洲動物基金并未見證取膽的過程。中國區外部事務總監張小海和他的同事星夜兼程從北京趕來,卻在當天早上被歸真堂以“沒有事先報名”為由拒之門外。下午歸真堂再度邀請時,遭到了亞洲動物基金的拒絕。
對這種在規定區域、規定時間看到的現場,人們依然存疑。在微博上,一位媒體記者冷靜地描述所見所聞,認為“沒有一點痛苦的樣子”,但卻遭到了人肉搜索。
專家說明會上,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周榮漢解釋說,從最早的“殺熊取膽”,到有管取膽,再到無管引流,中國取熊膽汁技術已歷經三代。“照片(指虐熊取膽)上說的多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剛開始引進時的情況,現在的68家正規熊場都已經沒有了。”
記錄虐熊畫面的《月亮熊》制片人熊君慧并不認同。她舉例說,在她和同伴們采訪的四家正規熊場中,非法取膽依然存在。“整個行業中小型養殖場和散戶占絕大多數,有很多問題,卻依然未被追究。”按照國家林業局的規定,過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國的熊場一直不對外公開。正是這種從未接受媒體和公眾監督的管理體制,掩蓋了許多問題。
歸真堂副董事長蔡資團稱,這次活動是黑熊養殖場20年來首次對公眾大規模開放,而這正是經國家林業局特報批準。
前來參觀的深圳鼎諾投資公司投資人周晚云證實了這樣的說法。他此前一直投資以熊膽粉為原料的上市企業上海凱寶,卻一直未有機會見證熊膽的取膽過程。
《證券時報》公布的調查顯示,在動物保護主義的壓力下,以基金為代表的專業機構也表示將對歸真堂不買賬。在接受訪問的43家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員中,逾半數認為歸真堂不應上市;如果歸真堂順利過會發行,近八成明確表示不會參與詢價。
資本跟著政策走
“大眾意見或會是監管層考慮的參考因素,但能否上市,主要是國家政策支不支持這個行業發展,要跟著國家產業政策走。”周晚云說。
資本市場的表現證實了周的判斷。當歸真堂被公眾拋棄時,整個2012年2月份,以熊膽粉為主要原料生產藥品的上海凱寶股價卻不跌反漲,升了17%。而同樣在A股市場上涉及熊膽的云南白藥和吉林敖東,連續幾日股價也是節節攀升。
“上市應該審查的是合法合規,道德的力量應該通過市場來選擇。”福建歸真堂藥業董事張志鋆說,“中醫藥行業和資本市場相結合,是大勢所趨的事。”他當時投資歸真堂,正是看中中醫藥行業的成長性投資價值。
“這是因為動物類中藥材,資源越來越稀缺,同時又受國家政策保護,價格高、表現好。”中投顧問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說。
在A股市場,像歸真堂這樣使用動物類中藥材的公司還有很多。片仔癀、東阿阿膠、云南白藥、同仁堂等公司的不少藥物,都需要犀牛角、虎骨、羚羊角、麝香、熊膽、牛黃等取自珍稀動物活體的原材料。
“如果說活熊取膽傷害的是熊的肉體,那么被割取生殖腺的麝,被剝奪的則是性權利。”有網友評論說。
片仔癀證券代表陳海建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辯稱,取麝香與取熊膽不同,“麝的香囊長在體外肚臍眼處,春秋季發情期會自然張開,對其取用不會造成痛苦。”
但陳海建承認,雖然公司在四川等地人工飼養了一千多只麝,但所產的天然麝香供給仍嚴重不足。“我們正在增加人工養麝基地。”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大絕密中藥(另一個是云南白藥)之一,片仔癀的原料完全依賴國家配額的麝香。而根據全國核查的庫存量,現有天然麝香庫存將在2015年核銷完畢。
這正是這幾年動物藥材逆市漲價的主要原因。2011年片仔癀兩度發布漲價公告,內銷價格每粒上調40元人民幣,外銷價格每粒平均上調6美元。毛利率一度達到70%。
而以驢皮為原料的東阿阿膠則可用“瘋狂”形容,數據顯示,從2004年起,該公司就每年提一次價。2004年,出廠價不到每公斤158元,到2012年初再次提價后,已攀至1049元,8年間漲了將近6倍。
“滋補養生市場需求擴大,產品供不應求是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原料稀缺。”東阿阿膠回復南方周末稱,“截止2011年12月,公司已經投入數億元,建立了17個養驢基地,但供應情況仍然嚴峻。”
歸真堂一直將亞洲動物基金的質疑視為西方“移花接木”的資本陰謀。“我問你網上發布的虐熊照片,哪張是歸真堂的?”張志鋆反問說。
“它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中國巨大的醫藥市場。中國的肝病人群很大,這中間巨大的經濟利益不言而喻。”歸真堂副董事長蔡資團暗示,亞洲動物基金接受了來自國外生產熊去氧膽酸的藥企資金,連續4年沒有公布財務數據。但張小海予以否認,并稱財務報告將依法公開。
高端生意:不必要的殘忍
動物類藥材已成為高端消費的奢侈品。
橫跨補血、滋補、美容三大領域的阿膠塊,2010年至今已5次提價,2011年1月的提價幅度甚至高達60%。
這是東阿阿膠刻意為之的結果。分析人士說,東阿阿膠原來擁有覆蓋廣大農村的30萬家藥店,現在卻退縮至以城市為主的3.8萬家藥店,正是面向高消費能力的城市人群。
“片仔癀的市場表現,同樣是走高端路線。”這位要求匿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片仔癀近年來自建團隊,實行VIP會員制度以出廠價直銷,直接導致供不應求。
歸真堂同樣如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網的信息顯示,2007年開始,歸真堂就表示要在全國建立3000-4000家“熊膽館”。歸真堂招商表中,一家省級館的投資金額約為50萬元,市級館30萬元,縣級館20萬元。“金膽上品,養生臻品”。歸真堂的宣傳說。
“它一直在打(保健品的)擦邊球。”張小海指責說,歸真堂熊膽藥品的使用早已超出了“治病”范疇。“它最主要的消費渠道是高檔禮盒,以及日用保健品等,醫院的銷路只占很小一部分。”
“我們投資就是看中它的禮品饋贈市場。”張志鋆承認。歸真堂的熊膽粉是國家批準的OTC藥物,任何人都可以購買。“作為禮品銷售,本身并不違法。”
“這是不必要的殘忍。”動物保護組織譴責說。2003年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編撰的《中國藥用瀕危野生物種保護戰略研究》部分支持這樣的質疑。“發展養熊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醫藥用熊膽供應的嚴重不足,為治病救人還能獲得國內外各界的理解和認同。但現在非醫藥使用熊膽粉的現象卻有擴大的趨勢。”除了熊膽茶、熊膽牙膏、熊膽口服液、熊膽飲料,甚至有花露水、洗面奶和洗發液。
“中藥有用,還要存在,但是應當合理、合法地、可持續地利用瀕危物種。”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孟智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野生動物資源已經逐步枯竭。”中藥材天地網信息中心主任蔣爾國說。2010年版藥典明確不再新增加瀕危野生動物藥材資源,并且從標準上積極引導人工種養殖,如體外牛黃、人工麝香、人工虎骨等替代品用于藥材。“政府應當對部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在保護同時,支持企業進行家養化人工養殖。”
但“人工養殖未必就能完全避免野生殺戮,因為一些迷信野生的人還是會愿意花高價消費野生動物”,孟智斌說。
《中國藥用瀕危野生物種保護戰略研究》早已警告:“必須由衛生部、國家林業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明確規定……不能用于藥用目的以外的任何使用方式,從根本上杜絕濫用。”